为君者,仅仅拥有陆军,就是一个双臂残缺者,只有同时拥有海军,他才是双臂俱全的人。
——彼得一世
为了实现夺得出海口的目标,海上作战必不可少,然而这却是俄国最不熟悉的战场。无论是与陆军协同作战、水路后勤补给还是要塞的战术攻坚,海军都应当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角色。而俄国恰恰就是没有海军,更没有什么军舰。彼得一世第一次远征亚速失败也就败在这一点上。没有强大的海军,无论是对土耳其还是瑞典作战,都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俄国也不可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脚跟。因此,俄国这场划时代的军事改革定然要补上这一最薄弱的一环,建立海军。
虽然彼得一世建设海军几乎是白手起家,但是俄国海军建设能够如此迅速,还是仰仗之前打下的一些基础。17世纪时,俄国已经在白海拥有了数量不多的一批水兵,但他们只能在无法经常航行的白海活动。当时的俄国同波罗的海和黑海还是隔绝的。无论是通过白海到达欧洲腹地还是从俄国的经济中心到达白海的海港,路程都过于遥远,耗时太久,不仅成本高,还有冰冻期的限制,这大大阻碍了俄国与西方的联系。俄国的未来发展迫切要求建立一支西化的、能征善战的海军为俄国夺取欧洲中心区域的不冻港,并守住它。16世纪与利沃尼亚陷入持久战的伊凡四世以及17世纪的俄国历代沙皇都曾朝这个目标努力,为俄国争取波罗的海或黑海的出海口,但他们都未能解决这一问题。
17世纪为了同中亚建立贸易关系,彼得一世曾下令在科洛缅斯基县的捷吉洛沃村制造一批能够用于从阿斯特拉罕行驶至里海的运输船只,该村不久前曾造过一批河运船只。在荷兰技师和俄国本国技师的指导下,仅用两年时间,这里就造出1艘“雄鹰”号三桅舰船、1艘快艇、1艘小艇和数条舢板。用彼得一世的话说,“上述创举,就像从一粒种子萌发出了当今的海上事业”。
此后,彼得一世便决定建立佩列亚斯拉夫湖小舰队,开始了建立海军的尝试。到1692年,已经在佩列亚斯拉夫湖造船厂造成数艘船只。1693年起,白海也开始建造船舶,到1694年已经有1艘大船和1艘快艇下水,加上俄国还从荷兰买来1艘大船,因此就是在这一年,白海上建立起一支小的海军分舰队。17世纪末,亚速海舰队也开始建设,正是这支舰队参加了远征亚速。
第一次远征亚速失败更令彼得一世坚定了建立海军舰队的决心。彼得一世立即着手置办船只,他命令从各处找来能工巧匠并将他们分配到普列奥布拉任斯克耶、沃罗涅什、科兹洛夫和其他地方建立的造船厂中制造帆桨大船、纵火船和平底木船。到1696年春,他们造出了拥有36门炮的“圣徒彼得一世”号和“圣徒保罗”号各1艘、纵火船4艘、帆船23只、航海木船30只、平底木船1300只。参加建造舰船的有士兵也有工人,人员达到数万人之多。海军的编制用近卫军团的士兵(4251人)补足,由此组成了在元帅领导下的28个独立连和1个独立队。其中第4连由“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夫”即彼得一世亲自指挥。1696年第一部海军条令《帆桨船诏令》开始着手编写。该诏令规定了远征教程和战斗规程,并对基本战术原理做了说明。彼得一世极其重视行军和战斗中的行动统一,他曾写道:“严禁互相抛弃。”“假如在战斗中谁扔下自己的同伴不管,不去原地找到他,即处以死刑,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非如此做不可。”
年轻的俄国海军初登战场,在亚速城下就显示出了自己的战斗力,为沙皇两次远征亚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以后几年里,它为俄国在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彼得一世纪念碑(俄国海军300周年纪念碑)
一、建立亚速舰队
由于夺取亚速后通向黑海的道路仍旧没有打开,俄国为了夺取出海口不得不同土耳其继续展开斗争。1696年10月,彼得一世在写给大贵族杜马的信中说:“……为此必须要有海军,或海上船队,由40艘或40艘以上的船只组成……”大贵族杜马于1696年10月20日作出决定:“应该建造海船,至于数量,则根据神职人员和地主等拥有的农户数量而定,立即将农户数抄录上报……”这就是说,海军船只的数量要根据农户登记册所记录的农民缴纳的赋税量来确定。同时规定,建设海军舰队的期限为两年。
这一决定标志着俄国正规海军的诞生。所有神职人员和世俗地主,都毫无例外地全部被登记加入“团体”。最后成立了17个神职人员团体和18个贵族团体。随即彼得一世就将建造军舰的任务进行了摊派:拥有8000~10000农户的团体,必须建造一艘装备齐全的军舰。与此同时赋役也被加重,因为组建舰队不仅需要造船,而且还必须对新造军舰进行保养。拥有100户以下农户的贵族,被免予造船,但其每一农户必须缴纳半卢布税捐。此外,商人、工商业者和客商被摊派必须用“自己的资金”建造14艘船。最后政府还用从小地主那里征收的“五一税”建造了16艘大船和60艘双桅帆船。
尚不够强大的俄国就只能这样,倾举国之力发展海军,到1698年春季,已经造好大船52艘,配备了有经验的干部。由于造船质量不佳,俄国还通过旅欧大使团学习荷兰和英国的造船经验。彼得一世也匿名随大使团出访,给贵族子弟做示范,以身作则努力学习西方造船技术和知识,并在荷兰亲自造出了一艘船。奉命随大使团出国学习西方科学的志愿学员除了要学习造船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习使用航海图或地图及指南针,学习海域特征等知识。另外,大使团也从国外雇来大批水手、军官和技术专家到俄国供职。
海军建设的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是建成了一支相当庞大的亚速舰队,与此同时,政府开始关注加强亚速的防御和在塔甘罗格建设港湾的工作。
二、建立波罗的海舰队
俄国海军建设的下一个阶段的任务是建设波罗的海舰队。建设工作始于北方战争初期,当时俄国军队已经控制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1702年御前大臣伊·塔季科夫被委派在夏西河上“火速”营造6艘三桅巡洋舰。1703年在斯维尔河岸的洛杰伊诺耶波列开始营建三桅巡洋舰、帆桨大船、双桅帆船和其他船只。1703年波罗的海舰队的第一艘舰船——装有28门炮的“御旗”号帆桨大船在此下水。到1704年夏,已建好三桅巡洋舰6艘、双桅侦察舰4艘、帆桨大船4艘、木帆桨船24艘、平底帆船1艘、邮船1艘。此外,卢加河岸营造了双桅帆船44艘,在沃尔霍夫河岸的谢利茨基集镇营造双桅侦察舰2艘、纵帆船10只、小帆船1只,在伊若拉河上也营造了一批船只。年轻的波罗的海舰队终于初具规模,舰队队员为征召来的新兵,俄国在此期间还建立了一支海军陆战队。1704年10月,这支舰队进入涅瓦河,它面对的将是与瑞典海军在波罗的海海域的一场较量。
俄国为了建造波罗的海舰队不惜工本,1701—1709年用于建造舰队的花费近630万卢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资金。这支舰队的出现使瑞典人惊恐不安,他们多次想要消灭这支舰队,但都遭到了失败。
圣彼得堡建了一座舰船修造厂用以造船,还修建了一座要塞。1704年,圣彼得堡西面的科特林岛南部浅滩上建起了一座装有14门炮的五角炮台,以及一座拥有60门炮的炮垒。彼得一世视察过这里后说道:“保住此碉堡,上帝保佑,假如发生什么事,即使战斗至最后一人也要保住它。”
到1710年初,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的舰只共计战列舰12艘、三桅巡洋舰8艘、帆桨大船8艘、纵火船6艘、双桅帆船20艘、炮舰2艘,以及大量小船。此外,3艘装备有45门炮的军舰也已建造完成。尽管这支舰队的帆桨船队刚刚组建,尚缺乏独立执行任务的经验,但仍在随后的维堡攻坚战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当时俄国陆军沿冰面靠近维堡,并包围了要塞。1710年4月,运载着重炮兵和补充兵力的船队驶近维堡。俄国的海军和陆军的协同作战,加速了要塞的陷落。1710年6月13日,维堡城防部队投降。于是波罗的海舰队获得了一个很便利的港湾。同年,年轻的波罗的海舰队在爱斯特兰和利夫兰也建立了战功,7月夺取了里加,9月占领雷瓦尔,随后这些地方都成为波罗的海舰队的新基地。
波罗的海舰队的进一步建设,因1711年与土耳其开战而稍作停顿,在远征普鲁特时又重新开始。1711年,在参政院的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扩建波罗的海舰队的决定,计划在圣彼得堡建造配备有60门炮的炮舰10艘、装有50门炮的炮舰10艘、装有26门炮的三桅巡洋舰6艘、装有12门炮或14门炮的双桅侦察舰6艘。此外,在阿尔汉格尔斯克为波罗的海舰队再营造3艘配有52门炮的炮舰。由于营造这些舰船尚需不少时日,于是俄国政府决定从国外购买一批舰船。1711—1712年,俄国从国外共购进8艘舰船。这些船分别被编入雷瓦尔和圣彼得堡的基地。
但是,俄国政府于1713年从外国购进的船只的质量和性能完全不能令彼得一世感到满意:“它们确实比我们的船差得多……因为它们比我们的舰船要小得多,尽管炮一样多,却不像我们的那样好,那样灵巧;尤其是法国和英国造的船,扬帆行驶时很笨拙……”于是负责采购这批船只的费·萨尔蒂科夫向沙皇提议在荷兰再造一批新船,彼得一世同意了他的建议,但要求必须用俄国的图纸建造,并强调:“如果不按照寄给你们的这些图纸建造,那就只能造船体。”这说明俄国在大船的建造上已经具有相当水平。
俄国是欧洲为数不多的在木材和海军给养方面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之一。虽然大船舰队是争取波罗的海控制权的关键力量,但是舰只数量才是当时海战制胜的决定性因素。英国海军上将肖维尔曾写道:“经验告诉我,当水手的战斗经验和素养相等时,除非出现奇迹,决定胜利的是数量。”于是,彼得在这一时期非常重视对舰队数量的扩大。在彼得的明确要求下,适用于岩岛群作战的舰队也建立起来。彼得一世计划,到1713年俄国的双桅帆船和帆桨快艇总数须达到200艘。这个计划虽然没能完全达成,但到了1714年,俄国海军已经拥有战列舰17艘、三桅巡洋舰4艘、双桅侦察舰5艘,岩岛群舰队的小帆桨船和双桅帆船的数量也达到了186艘。这就为俄国进一步确立其海上地位创造了条件。
三、俄国海军崛起
1714年7月27日,年轻的俄国海军在汉古特战役中大获全胜,这标志着俄国确立国家海上地位的任务得以出色完成。在这次战役中,官兵都表现得勇猛非凡,这次海战的胜利对俄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更加自信的俄国指挥部于是提出了将战争推进到瑞典本土的任务,为此,俄国进一步加强了海上力量。1718年,波罗的海舰队除了帆桨船队外,还拥有战列舰23艘、三桅巡洋舰5艘、双桅侦察舰3艘及炮舰2艘。当时英国公使杰费里斯向伦敦报告,俄国海军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俄国舰船绝不亚于西欧所建造的船舶。
汉古特海战得胜后,俄国海军开始在公海上活跃起来,期间同瑞典海军的几次遭遇战,均以全胜告终。纳·阿·谢尼亚文的分舰队甚至在厄塞尔岛附近大败瑞典海军,同时还缴获了敌方战列舰、巡洋舰和双桅帆船各1艘,彼得一世将其视为“俄国海军的良好开端”。
由于有了海军,1719年俄国部队得以在瑞典海岸登陆。俄军本打算在瑞典本土扩大军事行动范围,但由于英国的敌对立场,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转而采取守势。1720年5月,英国、瑞典联合舰队打算在雷瓦尔登陆,但却没有轻举妄动进攻俄国堡垒。
很快,1720年7月27日,俄国海军在格伦加姆歼灭了瑞典分舰队,此后俄国海军终于在波罗的海站稳了脚跟。这次战斗中,俄军俘获瑞典巡洋战船4艘。而这场战斗之所以对俄国海军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因为这次胜利是在英国人的眼皮底下取得的,在英国人、瑞典人用舰队防守的地盘上取得的。在这一时期,俄国舰队的数量已经超过瑞典舰队一倍,但俄国仍然不断地打造着新的舰船。1721年,圣彼得堡又有3艘大舰船下水,这时波罗的海的舰队所拥有的船只数量已达到:战列舰29艘、巡航战舰6艘、大桡战船208艘,另外还有一些其他船只。到1723—1724年,又有4艘战列舰下水。
到1724年,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已经成为波罗的海沿岸最强大的舰队,它拥有配备50~96门炮的战列舰32艘、巡航战舰16艘、侦察通讯舰8艘、大桡战船85艘、螺旋桨小船300余只。
为了继承战斗传统,海军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庆祝汉古特战役胜利和尼什塔特条约签订的演习活动,在演习中舰队全体人员进一步提高了战斗技巧。特别是1723年的演习,规模空前,有24艘战列舰和5艘巡航战舰参加。当时,彼得一世少年时代在莫斯科郊外的亚乌扎河上曾乘坐过的一艘小艇被视为“俄国海军之父”,得到了俄国海军的隆重礼遇:整个波罗的海舰队在喀琅施塔得集合,1500门礼炮齐鸣来迎接这艘小艇。而为这艘小艇划桨的是彼得一世、缅希科夫及其他海军将领。俄国海军对自身历史和荣誉的珍视进一步提升了俄国海军的整体士气和形象。当时的法国公使康普列顿向巴黎报告说:“尼什塔特和约令彼得一世成为波罗的海两个最好港口的主宰者。他拥有庞大的海军,而且每天都在增加大桡战船的数量,这令他的所有邻居都惊恐万分。”
四、创建里海舰队
18世纪20年代,俄国又创建了里海舰队。因为俄国还有着向中亚渗透的计划。1714年,沙皇政府开始创建海军区舰队,同年底,已经造好纵帆船2艘、大型河船1艘和平底木船27艘。然而,要实现远征希瓦汗国,这点兵力尚显不足。于是,1716年在阿斯特拉罕又造出4艘双桅侦察舰、3艘双桅帆船、10艘大纵帆船、18只小纵帆船和39只大型河船。但是,别科维奇远征中亚遭到了惨败,里海区舰队的发展也随之遭遇到了重大挫折。
后来沙皇政府提出了远征波斯的计划,于是建立里海区舰队的任务被旧事重提。这次先是创建了一支拥有260条大木船的里海考察队。1722年,245艘俄国船离开诺夫哥罗德,驶往里海。与此同时,有45艘里海区舰队的小船从阿斯特拉罕出发与它们汇合。区舰队离开阿斯特拉罕之后,驶往阿格拉罕海湾,然后驶向驻有工事的杰尔宾特。彼得一世对区舰队的这次出航非常满意,他曾这样说道:“我们能做到这样,要感谢上帝,这次出航非常令人满意,因为我们已在里海打下牢固的基础。”1723年,里海舰队再次出击,这次远征的结果是占领了里海的整个西岸和南岸。
五、革新配备与管理
在创建海军时,人员配备是最复杂的问题。由于俄国最初无法训练出自己的军官和水兵,只好采用直接从国外雇佣有经验的海员的做法。1698年,大约有600多名从国外雇佣来的军官、领航员、水手抵达阿尔汉格尔斯克。同时,彼得一世也派出了一大批贵族青年到荷兰、英国等国家去学习有关航海的知识和业务。
另外,俄国政府也从征召的新兵中抽取人员补充海军。1696年,亚速舰队就得到了一批近卫军团的士兵和军士作为人员增补。1700年,为了补充在沃罗涅什造新船的人员,从新兵中选用了1104名年轻人,1702—1703年也采取了同样做法,此后则采取了招募海员的办法。
第一次专门招募海军是在1705年,从莫斯科等城市共征召到了1000人。此后又进行了数次招募活动,1706年、1710年、1713年和1715年都进行了海军人员的招募行动。其中,1713年和1715年分别招募到了1000人和1200人。由于海军的人手仍不时出现紧缺的状况,在1712年又从新兵中抽调了1500人,另外还从贵族子弟中征召了600名“未成年子弟”补入海军。尽管如此,仍然无法满足海军人员的实际需求。因为俄国人对大海还比较陌生,参加海军的热情远没有像参加陆军那样高。在1715年的招募后,海军人员的缺额仍在20%~25%。于是1718年又进行了几次新的招募工作,才最终补足了海军人员的缺额。
培养军官的工作则难度更大。吸收国外人员来俄国海军服役的尝试最终也被证明行不通,受雇的外国人中有许多根本不懂航海业务,最后只好把他们打发回国。彼得一世曾多次对受雇的外来服役人员进行考试,只将那些合格的人员留下。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俄国把一批年轻贵族派往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和荷兰学习,此外,还积极采取措施,力求在俄国建立自己的军官培训体系。1698年,俄国在亚速创立了一所航海专科学校,此后,又在莫斯科开办了著名的莫斯科数学与航海学校,负责这所学校的是彼得一世花费重金专门从英国聘请来的数学家、航海家法夸尔森教授。彼得一世还命令领导海军建设事务衙门的阿普拉克辛要密切关注这所学校:“您自己也能看出,这有多么大的好处,不仅海上事业需要这所学校,而且炮兵和工程师们也需要它。”在此基础上,1715年在圣彼得堡开办了一所专门培养军事人才的高等学府——海军学院。1716年,政府开始采用通过海军少尉候补生培养军官的办法。
为了让海军走向正规化,俄国制定了若干条令。例如,1706年制定了《军舰军法条例》,1710年制定了《对俄国海军的训令与军法条例》等。1718年,彼得一世下令:“撰写两本书:第一本,讲组建舰队时如何按等级配备人员、炮兵和装备……第二本,讲如何保养舰船,在港湾和造船厂应有的高级和低级职员及其职责,仓库的管理等。”完成这一计划花费了4年时间。这就是俄国第一部《海军条令》,第一部分《关于良好管理海上舰队的海军条令》于1720年编写完成并颁布,第二部分《舰船修造厂规程》则于1722年颁发。而关于海军的作用,该条令的第一部分曾明确写道:“只有既拥有陆军又拥有海军的君主,才能用两只手打人。”条令对海军的编制、舰船的等级,以及海军官兵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具体规定,并对他们的权利与义务做了描述,条令特别规定了舰长的权利。另外,条令中还列有军事法规,它们与1716年颁布的《军事条令》相一致。条令的第二部分,则规定了舰船修造厂各级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军舰保养的规范。
《关于良好管理海上舰队的海军条令》和《舰船修造厂规程》是俄国军事理论思想的杰出成就。俄国海军条令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结为一点:海军全体官兵从水兵到将官都要做到“全心全意”“竭诚”地保卫祖国。条令贯穿着坚定、有秩序、有纪律的精神。它明确规定,军舰的旗帜就是全舰人员荣誉的象征,“所有俄国军舰即使有覆灭的危险,也不得在任何人面前降下舰旗、长旒和第二层帆”。条令总结了波罗的海舰队的丰富斗争经验,创造了为一系列光辉胜利所证实了的光荣的战斗传统。对此,一些俄国学者骄傲地写道,俄国的海军条令毫无疑问地要优于当时外国所制定的类似条令。
俄国对海军的管理在最初并无明确的组织机构,它由老的机关进行管理或委托给个别执行者负责。1698年,俄国开始尝试建立管理海军的独立机构,当时海军事务被委托给了领导弗拉基米尔诉讼衙门的阿·彼·普罗塔西耶夫兼管。因此,普罗塔西耶夫被提升为海军主管,并被指示:“海军主管应恪尽职守,监督和强制所属部门尽责,并及时询问并进行检查,以防出现任何懒惰行为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外。”1700年,海军建设事务衙门设立,由费·马·阿普拉克辛领导。彼得一世虽然建立了专门机构,但还是不太放心,于是委派了几个心腹去直接领导海军。例如,直接委派缅希科夫管理新建立的尚未被海军建设事务管理衙门接管的波罗的海舰队。
1712年,圣彼得堡设立了“海军特别办公厅”,负责管理所有海军人员。1715年设立了主管海军部门全部收支的海军军需总监部,造船厂的事务则由海军办事处负责管理。
海军管理机构的最终形成,是在建立委员会制度的1718年。这一年成立了专门负责海军事务的海军委员会,委员会的主席正是海军部门的老主管海军元帅费·马·阿普拉克辛。这一海军中央机关的建立,结束了海军领导工作混乱的局面,海军的这种管理制度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叶。
应当说,彼得一世统治时期是俄国海上军事力量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俄国海军是在与当时的海上强国土耳其、瑞典作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俄国海军是彼得一世革新事业最有力的后盾和支持者。在北方战争时期,海军就从海上保卫着正在建设中的新都圣彼得堡。由于在汉古特和格伦加姆两次击败瑞典海军,俄国海军确立了波罗的海霸主的地位。同时,海军的战斗经验也被总结进海军条令,并持续发挥功用,成为激励俄国海军不断奋进的光辉传统,并奠定了俄国海军军事科学发展的基础。
俄国海军建设取得的另一项突出成就,就是培养出了以彼得一世为首的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除沙皇本人外,他们是:费·马·阿普拉克辛、米·米·戈利岑、纳·阿·谢尼亚文、尼·佐托夫。正是他们共同创立了俄国海军学派。此后,这一学派的光荣传统为格·阿·斯皮利多夫、费·费·乌沙科夫、德·尼·谢尼亚文等人所继承。
实力强大的陆军和海军的建立,确立了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的统治,极大地提升了俄国的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自此,俄国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同时,随着新的军事机构的建立,陆军和海军成为专制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为巩固彼得一世专制统治的得力工具。军队中也像民政机关一样,建立起了一套专业化的官僚制度和集中管理国家武装力量的机关,军队有了统一的领导、统一的编制、统一的武器规格和统一的着装。但军队也保留了一些旧有传统,比如军官基本上都由俄国贵族担任,普通士兵则从农民当中征召等。总体来说,建设正规陆海军是大势所趋,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是非常具有进步意义的革新。但俄国为了应战,倾全国之力以图快速发展军事力量,走的是比较极端化的路子,这令俄国的全社会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因而可以说,俄国在军事上的迅速崛起,是俄国上下各个阶层,特别是广大普通民众付出了极大代价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