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认为:“对以往的记录所进行的费尽心机的研究的唯一实际价值在于,这种研究或许能够给未来的发展提供某种线索。”他说,股票投资及财务年报都是“别人设计好的游戏”;显而易见,要想在别人设计好的游戏中取胜,有多么不容易。
★股票投资是别人设计好的游戏
★要想预测股市常常会出人意料
★投资预测一定要有可靠依据
★从财务年报附注中发现问题
★掺水数据容易导致投机性操作
★债券投资主要预测其安全性
★千万不要盲目听信股评家建议
股票投资是别人设计好的游戏
如果投资无利可图,而投机又充满危险,聪明人该采取什么对策呢?也许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证券上来——那些通过仔细的分析而发现它们的市场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债券或股票……不可否认,寻找低价证券的做法也容易出错,而且在近年的金融市场中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且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在通常情形下,这种做法可以产生较好的平均效果。而最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种基本稳健的态度,成为在投机热潮中的一种有效保护手段。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一贯是稳健的,也许这是基于他早期在纽伯格公司的经历和教训,以及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的情形,养成了这种非常谨慎的投资习惯。在他的员工包括巴菲特看来,这种谨慎称之为“过于保守”也不为过。
舒勒斯在格雷厄姆时手下没干多久时,就向格雷厄姆推荐了一家名叫哈罗伊德的上市公司,当时的股价是每股21美元。可是格雷厄姆认为,该公司的专利产品仅仅是静电复印技术,根本不值21美元,所以拒绝了。
舒勒斯后来遗憾地说,如果格雷厄姆听了他的话,他保证能以每股50美元的价格卖出去,股价涨到3000美元也说不准。事实上,该公司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每年都在支付红利。
巴菲特则认为,格雷厄姆的过于谨慎甚至有自我封闭的意味在内。例如,格雷厄姆的投资基本上都是投小公司,他从来就不赞成员工去上市公司去参观,说这种参观容易受上市公司蒙蔽,从而上当受骗;如果不去参观,反而“眼不见为净”,有助于自己独立思考。
格雷厄姆的观点是:“在评价大公司时,管理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对次等股票的市场价格也有重要影响。从长期看,次等公司的价值不需控制,因为如果管理不善,会有自动的市场力量促进它改进,从而改善公司的价值。”
格雷厄姆1956年退休后,关掉了合伙公司,巴菲特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奥马哈。这时候,格雷厄姆反过来成了巴菲特的客户之一,经常委托巴菲特为自己的账户买进一些股票或债券。
在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挂有一张格雷厄姆和一群学生的合影。那是1968年美国股市动**不安时,这些学生感到迷茫,迫切希望听听老师格雷厄姆的意见。在他们看来,在当时动**的股市中,只有格雷厄姆最了解股市和债券,而他们也最相信格雷厄姆的见解。
这时候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控制着1.05亿美元资金,在过去12年中,他已经保持了29.5%的年平均回报率,当然还想继续保持这一成绩。这时候他提议,我们去请教格雷厄姆,看看老师怎么说。
于是,他打电话给已经退休在家的格雷厄姆,说,您以前的几个学生要来看你,你肯和大家见面吗?格雷厄姆爽快地说,当然可以。接下来,巴菲特打电话通知了12位同学——他们在格雷厄姆面前是学生,可是在美国华尔街上,个个都具有超级投资明星的美誉——毫无疑问,每个人都赞同这一提议。
接下来,这些人从美国各地赶到拉斯维加斯会面,一起交流了好几天,然后于1968年1月26日去拜访格雷厄姆。
之后,这样的聚会每年都有一次,有时候是两年一次,私下里人们称他们是“巴菲特集团”。人数也从最初的10几个人,扩大到最多时的60多人,包括华盛顿邮报的出版商、可口可乐公司前主席、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等在内,地点当然都是一些豪华旅游胜地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去拜访格雷厄姆的第一次聚会时,格雷厄姆给他们设计了20道题目,要考考他们。这些题目都是一些简单的是非题,格雷厄姆事先就告知,这些题目中有一半是对的、一半是错的。测试表明,即使这些超级投资明星们,大多数人也得不到50分,即正确答案不满10个。
格雷厄姆笑着说,其实傻瓜都能得到50分——如果你闭着眼睛全部选对或全部选错的话——这就很清楚地表明,游戏从来都是聪明人设计的,如果你想玩“别人”设计好的游戏,可没这么简单。
他的真正含义是说,当时股市中的虚假财务报告比比皆是。这就像他们设计好的游戏一样,如果你要在这场由他们控制的游戏中取胜(投资取得盈利),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巴菲特始终认为,自己能成为格雷厄姆的学生和接班人非常幸运,但他绝对不会盲从老师。也正是如此,他才能成为当今全球首富,全球最伟大的投资家。他在63岁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完全听从格雷厄姆,一定会比现在穷得多。”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格雷厄姆投资证券一直非常谨慎甚至保守。因为他知道,要想在别人设计好的游戏中取胜,并非那么容易。宁可少赚钱,也要保住本金。
要想预测股市常常会出人意料
华尔街的许多权威拒绝把股市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理由是平均数或指数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和相反的个体情况,从而使综合结果失去意义。他们认为,人们不买平均指数,而只买相当少的个股。但我一般不这么认为。平均指数的走势和把所有投资者当作一个共同基金来看的投资成就惊人地相近。当这些指数发生大的升降后,个股的大多数也会发生类似的波动,虽然幅度不可能统一。更重要的是,至少在过去,投资者根据其综合收入和股利、债券的利息率等,并通过观察这些平均指数的走势,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采取谨慎的行动。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预测股市的总体走势是有价值的,至少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自己下一步采取谨慎行动。
不过他又指出,对股市总体走势的预测常常会出人意料,所以既不能一概相信,也不能完全不信。
他说,投资者在1948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180点时,就怀疑这样的指数是不是太高了?到了1953年,该指数上涨到275点时,又产生了同样的怀疑。这样的怀疑是有理由的,因为毕竟5年内股指上涨了50%。可是如果由此判断在接下来的5年中股指仍然会上涨50%的话,就没有任何根据了。事实上,接下来5年后的1959年初,该指数达到584点,上涨了112%。
所以,格雷厄姆当时警告说,总的来看,他不得不认为这样的股票指数太高了,很危险;处于这样的高位,很难保证投资者都能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事实证明,格雷厄姆的这种警告是有先见之明的。1961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先是上涨到685点,然后就跌回到566点,低于1959年的高点;接下来又上涨到735点,然后又在1962年5月跌到536点,短短6个月间下跌幅度达到27%。
格雷厄姆说,伴随着这种股指涨跌,大多数股票的价格都是随之起伏的。投资者无论购买什么样的股票,都可能随之经历“过山车”。
以著名的上市公司IBM为例,1961年12月它的股价还有607美元,1962年6月就跌到300美元。其它一些新发行的小盘股(热门股),更是彻底崩溃了,许多股票的跌幅竟然高达90%,股价不到原来的10%,只相当于原来的一个零头。
面对这样的股市震**,可以说对投资者的考验不是灾难性的,也会惊慌失措。如果投资者经受不住这样的考验,就会造成巨额亏损;而如果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则可能不但安然无恙,甚至还能获利颇丰。
例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1961年12月是735点,1962年6月就下跌到536点,然后在1964年9月迅速攀升到892点;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1961年12月是72.64点,1962年6月就下跌到52.32点,然后在1964年9月迅速攀升到86.28点。
这种令人跌破眼镜的股市震**,只说明一点,那就是股市波动常常出人意料;因此,股市预测也会如此。
事实上,当时没有任何人能预测到股市会是这种走势。相反,当1962年6月股市处于最低水平时,大家纷纷预测它还会继续走低;当1962年末股指稍稍收复后,大家又感到迷茫起来,纷纷怀疑“红旗还能扛多久”?当时序进入1964年初,投资者的态度才变得比较乐观起来,纷纷预测接下来会是一个大牛市。不用说,后来的事实表明确实如此。
格雷厄姆由此总结道:预测股市应该基于以下3点,缺一不可:
①事实;
②足够的可能性,以便能确保可以依此作出决策;
③脑中闪现。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投资的虽然只是少数几只股票,可是对整个股市大盘的预测还是有用的。不过要注意,股市走势常常出人意料,所以对预测不能信以为真。
投资预测一定要有可靠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投资过于依赖质的因素方面的考虑——也就是说,如果证券的价格高于其统计数字本身可以合理支持的水平——则分析的基础就会发生动摇。用数学的语言来说,一份令人满意的统计数字虽不是做出有利结论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要正确进行投资预测、判断某只股票是否有吸引力,一定要有建立在对过去资料分析、研究之上的可靠依据,其重点是分析该股票的内在价值和目前股价之间的关系。
而分析其内在价值,通常是首先测定该股票未来几年内能够达到怎样的市场平均收益,然后再测算其资本比率关系。
他举例说,如果投资者在1958年时对通用汽车公司股票进行预测,首先应该以它过去几年中的平均收益2.73美元为依据。如果投资者根据该数据,预测该公司5年后的每股收益将能达到3.50美元;同时,假定1963年该股票的价格能达到收益水平的13倍,那么就可以预测其股价将能达到3.50×13=45.50美元。
而实际上,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的平均价格1963年为43美元,最低价为34美元。这时候投资者会说自己高估了该股票。不过,无论高估还是低估都是正常的。因为既然是预测,那就不是过高就是过低。
事实上,又有谁能判定,通用汽车公司1963年的总收益能达到1.6亿美元、每股收益高达5.5美元呢?1964年,它的股价高达102美元,更是没有人能事先预料得到!
那么,投资者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判定某只股票在目前价位是否具有投资吸引力呢?格雷厄姆说,投资者能依靠的只能是以下3方面的资料:
①上市公司过去的业绩记录;
②已经知道的、一般被公认为会影响到将来业绩增长的相关因素;
③由“专家鉴定报告”得到证实的相关事项。
他说,任何有依据的股市预测,都必须建立在密切关注过去实绩记录基础之上。根据他的经验,凡是建立在过去平均收益基础之上的预测,总会比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者的凭空想象要准确得多。
除了通过具体数据预测股票投资的吸引力,格雷厄姆还非常擅长于综合考虑其它因素。不过他的缺点是,虽然他有明确的选股思路,可是当遇到别人有不同意见时,就会尊重别人意见,选择妥协;即使他认为自己的观点肯定正确,也会如此。
例如有一次,美国钢铁公司决定溢价收购联合钢铁公司,而美国钢铁公司这只股票格雷厄姆已经研究多年,对它很熟悉,所以他认定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套利机会。
方案报给董事会后,董事会不同意。他们主要担心美国最高法院最终会以违反《反托拉斯法》的理由驳回这次收购行为。如果是这样,这时候的股票投资就会打个水漂。
可是格雷厄姆认为,这种情形不会出现。为此,他甚至点名列出了哪些法官会投赞成票、哪些法官会投反对票,从而得出结论说,最高法院最终会以5票对4票通过这项收购案的。
为了慎重起见,董事会决定聘请一位对《反托拉斯法》有深入研究的专家进行咨询。这位专家同样认为,最高法院最终会以5票对4票否定这项收购案的。
格雷厄姆虽然坚信自己的预测是“正确”的,却只能服从董事会决定,马上抛掉一半股票。
最终结果正如格雷厄姆预测的那样,最高法院以5票对4票通过了这项收购案。
由此可见,建立在可靠基础上的投资预测,才会具有可靠的结果。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预测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凭空想象。建立在对过去资料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的预测,虽然仍然有误差,但却是可信的。
从财务年报附注中发现问题
分析家面临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这种既往记录在作为未来收益的指示器方面的功效。目前,这个问题是证券分析领域中最为重要但也是最不尽如人意的环节。说它最为重要是因为,我们对以往的记录所进行的费尽心机的研究的唯一实际价值在于,这种研究或许能够给未来的发展提供某种线索;说它最不尽如人意,理由是这些线索从来都不是完全可靠的,而且常常被证明是毫无价值的。这种缺点严重损害了分析家工作的价值,不过并没有完全消灭这种价值。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分析股票和股市,当然离不开对财务年报的分析和研究。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这种分析和研究无疑是有价值的;另一方面,这种价值对未来该股票走势究竟有多大作用又值得怀疑。
要解决这一矛盾,很重要的一点是从财务年报附注中发现问题。如果仅仅看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而忽视附注,有时候会步入歧途。
他举例说,美国股市中有一家上市公司名叫夏威夷轮船公司(AHS)。它在1940~1947年财务年报上的每股平均收益反映为4.25美元,红利分配为3.20美元。1947年末,该股票价格为39.5美元,当年每股收益3.85美元,红利分配3美元。
综合各种信息表明,当时的美国商业船队在经营业绩方面并没什么出色表现,这样的股票对投资者也没什么吸引力,该公司年报中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且提请注意,该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9年中几乎没什么利润,而同期股市中的大多数股票的利润都要比公用事业类股票多。
然而,细心的投资者会从该公司财务年报附注中发现,该公司拥有大量额外资产,其数量相当于库存现金,约有800万美元,纳税后有550万美元之多。分摊到普通股上,大约为每股14美元。所有这些都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所以仅仅看资产负债表是发现不了这一问题的。
格雷厄姆发现,这部分额外资产主要包括以下4部分:
①租金和船的征用费。这部分资金原来是政府拨给公司的,由于公司认为数量不足而拒收了,后来又重新申请到了更多补偿。
②债权,即接管船只以及其他公司还没有偿还的债务部分。
③公司拥有的、超过成本的股票增长市场价值。
④税务部门已经承认多付、但还没有退还的税款。
他指出,与这些额外资产总值相比,更令人关注的是资金结构。要知道,在该公司账内、账外加起来大约3100万美元的净资产总量中,大约有2800万美元是流动资产,并且绝大部分是现金。
这说明什么呢?这很好地表明了该股票的价格中,每1美元都对应着将近2美元的流动资金。并且,1947年所创造的绝大部分收益实际上只是少量运输业资金运用的结果。
根据这一发现,格雷厄姆重新调整了AHS公司的相关业绩:
1939年末,该公司股票每股应该含有10美元周转资金、12.5美元固定资产,合计22.5美元;而当年的股票收盘价为28.5美元。
8年后的1947年末,该公司股票每股含有72美元周转资金、5美元固定资产。
在这8年间,该股票的累计分红高达26.5美元,流动资产增加了62美元。这表明,这时候该股票的投资者地位已经得到大大改善,而这是不可能反映在财务年报中的。
这样的分析、对比容易得出结论:AHS股票在1947年末每股77美元的内在价值,已经大大超出每股39.5美元的收盘价,而不是像原来没把这部分额外资产计算在内时所看到的那样“乏善可陈”。
后来该公司的股价走势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在1947~1953年间,该公司每年都保持着3美元的红利分配,与此同时,股价也从39.5美元一路上升到60美元。随后,由于一系列投机事件的发生,股价在1957年攀升到142.5美元,然后在1958年末回落到91.5美元。
1959年初,该公司提出以每股105美元的价格收购投资者手中的股票,超过一半的投资者以这个价格进行了交易。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对于一些业务结构复杂的上市公司,要特别关注财务年报中附注说明。对它们的财务预测依赖于特别的资产负债运行,而不是未决收益能力。
掺水数据容易导致投机性操作
……,我们指出了将分析技术应用于投机性场合的努力所面临的固有的困难。由于普通股是投机性因素特别密集的领域,因此对这种证券的分析往往是没有定论和令人失望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这种分析得出了看似确定的结论,那么这种结论就很可能存在误导的危险。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股市大盘和个别股票都很难进行分析和预测,究其原因在于它的投机性太强。尤其是根据财务报告中的掺水数据所作出的预测和判断,更容易导致投机性操作。
他甚至说,如果你从股票名单中随意抽出一只股票,那么,无论你对该股票进行多么精密的分析,都不太可能得出它是否值得购买或者它的真实价值有多少的可靠结论。
格雷厄姆的经历表明,如果考察一下股票分析史会发现,在他过去的30年中,一直存在着两个相互冲突的因素。
一方面,普通股作为一个整体,收益日益丰厚、股利支付准时、财务实力雄厚的股票数量越来越多,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股票投资,就连这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布频率和内容也有了大大改进,这为投资者分析、研究股票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在股市发展如火如荼之际,出现了许多影响广泛、断言股票能够给投资者创造卓尔不凡业绩的所谓投资理论。以至于这些理论慢慢背离了以事实为根据,越来越依赖于潜力和预期因素作判断,从而使得这种分析和判断越来越离谱。
格雷厄姆认为,股市大盘是很难进行分析和预测的,究其原因在于它的投机性太强。他说,如果投资者通过对1920年左右美国股市中的几只股票进行对比分析,就会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例如,当时有一家上市公司叫美国罐头公司,就是一只很典型的股票。有这样3条可靠而充分的理由能证明这是一只投机性很强的股票:一是它不支付股利;二是它的每股收益很低,并且没有规律;三是它的财务报告数据中有许多水份,其中相当一部分缺乏对应的真实投资。
所以,如果你考察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0年间的股价变动范围会注意到,它的股价年复一年地以投机面目出现,而且波动剧烈。有关股票品质分析和投资之间的关系、价格变化和投机之间的关系等观念,在它身上很难得到确认和衡量。
综上所述,格雷厄姆认为,如果某只股票的价格变动范围很大,并且不是明显围绕某个基价上下波动,股利支付和收益又很不稳定,那么这样的股票投机性就很强,就很难被人分析和预测。
在当时的美国股市上,有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观点认为,如果对股票、股市的分析大部分依据来自对该股票的预期,而不是过去发生的事实,那么这种分析主体就是一种投机态度。
因为从词源学角度看,投机本来就意味着对未来的前瞻;而投资则是一种承袭于过去的财产权和价值的“被赋予的利益”。显而易见,既然投机是没有规律的,谁又能预测它呢?
他说,如果要从投资角度去预测股票和股市,那么不妨借鉴收购私营企业时采用的做法。如果你要收购一家私营企业,一定会首先看它的财务报告,从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净资产”入手;然后考虑一下,该企业的历史记录和发展前景是否足以保证你的收购行为有利可图?
当然,这时候你的收购价格既可能低于净资产,也可能高于净资产,但一定是从账面价值为出发点的。在达成或评判收购交易时,最后的价格说到底不过是账面净资产价值的溢价或折价。
回到股票分析和预测上来。投资者是否愿意并值得购买某只股票,第一个出发点是看它的面值,有没有达到该公司的现金和财产初始价值。第二个出发点是账面价值,即这只股票的面值加上累计盈余中的估算权益。无论怎么说,你都得问一问:以高于账面价值的溢价或低于账面价值的折价购买该股票,真的是否值得?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证实该公司资产负债表披露的资产价值是否和真实成本或合理价值相符,以避免水分太多的数据蒙蔽了你的双眼。
他认为,归纳起来可以说,股票投资应当具有以下3重标准:一是适量的、准时的股利回报;二是稳定而充足的收益记录;三是要有足够的有形资产作保障。如果达不到这3条要求,就可以认为是投机;而既然是投机,那么也就用不着有过于严密的分析作支持啦。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股票和股市预测本来就非常困难,因为它的投机性太强;而现在如果你又碰上有水分的财务年报,要据此作出决策就更容易导致投机性操作了。
债券投资主要预测其安全性
最可靠的并因此最受尊敬的证券分析,是关于债券发行和具有投资价值的优先股安全或质量方面的分析。公司债券常使用的主要指标,是过去一些年头中所得收益与总利息相比的倍数;在优先股方面,则是收益与利息及股利之和相比的倍数。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最可靠的证券分析,体现在有关债券发行和优先股安全、质量方面,因而这种分析和预测最受人尊敬。
究其原因在于,债券和优先股的投资风险一般来说要小于普通股,所以这种分析和预测要相对容易、准确一些。
他着重指出,证券分析实际上带有很大随意性,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标准。显而易见,每一位证券分析师所采用的标准也是有所不同的。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一书中,着重介绍了他在判断债券投资安全性方面的标准。他说,公司债券经常使用的主要指标,是过去该债券所得收益与总利息相比的倍数;优先股经常使用的主要指标,则是所得收益与股利之和相比的倍数。
他举例说,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7年中,公用事业类公司债券和优先股的税前收益与总费用之间的最低比率平均为4倍,如果用“最差年头”的数据来测算,则是3倍。其中,由于优先股红利需要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而债券利息收入则不用交纳调节税,所以其中的优先股红利是按双倍来进行测算的。
采用上述这种计算口径和方法,铁路类公司债券和优先股的倍数分别是5倍和4倍,工业类公司债券和优先股的倍数分别是7倍和5倍,零售业类公司债券和优先股的倍数分别是5倍和4倍。由于某些行业具有特殊性,所以在这其中并不包括公用事业类控股公司、金融公司、不动产公司等行业在内。
从中容易看出,用7年的平均数据所得到的计算结果,要高于“最差年头”计算结果的倍数;也就是说,如果用“最差年头”的数据作为评判依据,所得到的债券投资安全性更高。
那么,从过去和现在看,通过上述方法评判所得到的这种安全性究竟有多大呢?格雷厄姆说,从历史经验看,债券和优先股已经经历了令人信服的安全性测试,依据这样的数据得到的结果应该说十分可靠。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大部分铁路债券和优先股评判方面。
究其原因在于,发行铁路债券的上市公司,通常是一些破产或严重亏损企业。这些公司的负债在一个相当时期内过高,在一般繁荣期阶段,会显示出固定费用不适当的支出;如果用非常精确的安全性测定来衡量,这样的股票每只都是困难重重。所以你能看到,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美国股市上有大量的铁路重组股,就是这样造成的。
只是由于这些公司属于公用事业类,而当美国证券与外汇管理委员会设立后,就没人听说过一个完全资本化的公用事业公司会遭到系统财务清算的说法。说得更直接一些就是,国有铁路公司哪怕财务状况再糟,也不会发生破产、倒闭结果,而只能重组。
但是格雷厄姆指出,简单而令人信服的债券投资安全性测定,能够警示投资者远离这样的证券。道理很简单,因为投资这样的债券和优先股无利可图,甚至还要亏损。既然这样,又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格雷厄姆说,每种类别的债券和优先股在这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例如工业类债券和优先股,虽然从整体上看,其收益会比铁路和公用事业类债券和优先股强得多,可是从内部结构看也不能一概而论。工业类股票中的私营企业和商业企业,收益水平就较低,而且具有不稳定性,经受不住严重经济衰退造成的冲击。
他说,对债券投资所作的分析预测,最主要的是要考虑收益因素。所以投资者在考虑上述常用指标时,同样有必要关注债券和优先股收益分析中的其它指标,如企业规模、股权比率、财务价值等。
企业规模大小不同,但总得达到这个行业最低规模标准,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股权比率是指股市总价值与账面债务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或者债券加优先股的比率,它主要能粗略反映债券和优先股的安全性;财务价值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计算出来,也可以通过资产评估得到数据,它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债券发行中的安全、保护作用大小。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证券分析在债券和优先股方面最可靠。总的来说,投资公用事业、不动产公司、投资公司的风险较小,投资私营企业、商业企业的风险较大。
千万不要盲目听信股评家建议
如果投资者主要是根据别人的建议来进行投资,那要么他必须将自己和投资顾问的行动严格限制在标准的、保守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投资形式上,要么他和其投资顾问有极其亲密的关系或通过其他渠道对其有相当的了解;但如果投资者与投资顾问仅仅为一般商业或专业关系,那他得到的建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使他有能力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以便从防御型的投资者变成进攻型的投资者。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对股评家的建议不是不能听,关键在于怎么听。如果股评家不是投资者关系特别亲密的人,那么这种建议哪怕最有价值,也只能起增强知识和经验的作用。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听股评建议时只能作为参考;最关键的决策,还是应该自己来承担。
格雷厄姆说,投资者要选择到合适的股评家,和选择到合适的股票一样困难。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该对所有人的意见持一种谨慎态度,包括客户经纪人、证券销售商、专业投资顾问。即使他们能对你的投资决策作出获利多少的保证,也不能盲目听从他们的建议。
他说,究其原因在于,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业余的;但这种“业余”性质,并不构成你应该听取“专业投资顾问”指导建议的理由。
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认为:
首先,如果你认为这些专业投资顾问会告诉你怎样投资才能赚钱,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很傻、很天真”。
做生意的人都知道,他们会就各种商业问题进行咨询,但不会希望别人告诉他怎样才能获得利润。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究竟如何抉择,要靠自己把握。既然如此,作为投资者的你也就别指望能从别人嘴里或者指望别人手把手地教你赚钱。
其次,如果你认为通过股票投资能够获得正常收入,那就已经形成了投资顾问的概念。因为投资顾问具有良好的训练和丰富的经验,能够保护投资者少犯错误,至少是不犯那些致命性的错误。
可是应当注意的是,如果你要求获得比“正常收入”更高的投资回报,或者投资顾问承诺你能获得比“正常收入”更高的投资回报,这时候你更应该考虑的是:你的要求或者对方的承诺能不能使你获得比“正常收入”更高的投资回报?
最后,真正的专业投资顾问是那些已经建立自己的咨询公司、每年要收取大额服务费的人,他们的承诺和收费才是合理的。
但应注意的是,真正有信誉的咨询公司不会声称自己过去的成绩如何辉煌,而只会以谨慎、保守、能力为荣。并且,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多年来一直能保持本金的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保守的、合理的投资回报;他们也确实想让投资者获得巨额利润,以便他们自己能获得更多佣金。但这种咨询公司的作用,主要是避免投资者犯致命性错误。
格雷厄姆说,他很难评判那些专业投资顾问机构给投资者提出的关于个别股票的建议。因为每个机构都有权独立进行判断,而这些判断基本上是基于它们多年来对股票市场的大范围研究。
格雷厄姆认为,就他的经验而言,他认为这些机构涉及的范围太大,从而降低了他们对投资者提出的建议的价值。
例如,这些专业机构普遍认为:只要上市公司近期的发展前景不错,就应该买入它的股票;相反,就卖出它的股票,而不管当时的股价如何。他说,类似于这种肤浅的投资原则,经常使得他们的建议并非那么合理,至少是不值得理性投资者加以参考。
他认为,对于生活在小地方的投资者来说,与当地银行家探讨一下股票投资问题是较好的做法。虽然这些商业银行家对股票投资不一定完全在行,但他的职业经历会注定他是有经验的、至少是谨慎的。他们的建议,对缺乏投资技巧的股票投资者来说特别有帮助。
此外,如果是向亲朋好友咨询股票投资建议,应该采取更严肃的态度。就他的观察而言,通过这种渠道得到的建议往往是没用的。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顾问的建议不是不能听,关键是怎么听。任何人的建议都要化成自己的观点才能真正起作用。尤其是对“专家”的建议,不要轻易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