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认为:“分析所关心的应该是有事实支撑的价值,而不是主要以预测为基础的价值。”这种有事实支撑的价值,毫无疑问是指该公司的资产净值,以及其背后不为人知的隐蔽性资产。投资者要懂些会计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估其市场价值。
★要懂些简单会计核算原理
★投资潜力股更容易成赢家
★善于发现某公司账外价值
★寻找即将被兼并的上市公司
★面临清算时的股价**力大
★附权证券比普通股投资价值大
★投资廉价股比高价股回报高
要懂些简单会计核算原理
这些错综复杂的公司会计方法和财务政策,无疑为证券分析家的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敏锐的探究工作具有无限的机会,包括周密的比较、发现并揭露与公布的“每股收益”所反映的情况大相径庭的内幕。不能否认这种工作是极具价值的。在很多时候,它可以得出有关市场价值过分背离了内在或相对价值的令人信服的结论,从而引导人们在这个理性的基础上开展利润丰厚的行动。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证券分析方法通常包括3部分内容:财务、会计、管理。
会计是企业的语言,可是企业管理层对具体会计准则则有一定的自由决定权,格雷厄姆对此非常清楚:成也财务报告、败也财务报告——没有财务报告,投资者就无法对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衡量和确认;可是完全根据财务报告,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
因为要知道,格雷厄姆所处的时代,美国股市上充斥着虚假报表。在当时,一张薄薄的纸,上面有几行简简单单的数据,就代表着一家信息披露比较规范的上市公司了。与此相对应的是,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层出不穷:我们今天所称的“问题股”当时叫“掺水股”,并不少见。
所以,格雷厄姆特别主张投资者要学会看财务报告,虽然不必像专业会计工作者那样精通,但至少要掌握几个关键指标。
他在1937年出版的《财务报表释义》一书中,对投资者介绍了一种迅速掌握会计学原理的方法,以及会计原理怎样在资产负债表、收益表中得到应用,以及投资者应该怎样从会计账簿中获得何种信息的说明。而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金融课程时,就是以这样的原理为基础的。
格雷厄姆认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应该掌握以下几点会计原理:
1.流动资本
通俗地说,流动资本就是当前公司资产超过负债的余额,这是衡量上市公司实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流动资本是公司日常运转的资金来源,通过考察这一指标规模以及在一定期间内的变动情况,有助于了解公司扩大资产、应付经济变化的能力大小。
2.现金
会计上的现金包括老百姓通常理解的库存现金、银行储蓄、银行存款、外汇存款、可以马上卖出变成现金的证券、以及任何可以暂时代替货币的资产。
现金的数额不是越多越好,当然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数额应该是在满足正常经营需要的基础上,有适当余额(这种余额,主要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采用的)。
格雷厄姆认为,有许多精明的投资者目光总是盯着现金数额过多的股票,他本人也是这样做的。他说,投资者对这种资金臃肿现象发现得足够早,就可能从中获得更大好处。
3.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虽然是“固定”的,但是它的价值却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不是发生增值,就是导致贬值,所以其真正的价值很难判断。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格雷厄姆建议主要关注公司在财务年报注释中标明的资产投保价值。虽然投保价值不能代表实际价值,但由于这种投保一般以重置成本为基础,所以它与市场价值会比较接近。
4.无形资产
格雷厄姆对无形资产抱有一种偏见,这一点和他的学生沃伦·巴菲特有很大不同,但是他仍然认为无形资产具有实际价值。
由于无形资产价值难以精确衡量,所以格雷厄姆同时代的那些分析家们对无形资产有偏见的并不少。不过在格雷厄姆眼里,品牌、租借权、商标之类的无形资产也是一种真正的资产。
5.现有资产净值
现有资产净值是指如果上市公司现在就出售全部资产、清偿全部债务,这时候账面上还能剩下多少价值。具体计算方法是:现有资产减去现有负债。
格雷厄姆认为,现有资产在清偿过程中的损失一定会小于固定资产,如果公司以低于现有资产净值的价格进行交易,仅仅凭这一点并不能证明它的股票价值被低估了。
6.对股票票面价值的思考
投资股票必须对股票票面价值进行研究,但应注意的是,股票票面金额只能代表股票发售时的初始价格,以及这项投资多年来的增值情况。
上市公司随意确定票面价值,实际上只是为了考虑记账的需要,对投资者来说并没什么好处。股票票面价值中原本应该包含的丰富信息,现在基本上消失了,或者说已经非常模糊了。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在上述几项主要指标中,投资者最应该关心的是现金。如果现金持有量太大,则表明投资者终将从中得到好处,不是可以分红,就是变相提高股票价格。
投资潜力股更容易成赢家
分析所关心的应该是有事实支撑的价值,而不是主要以预测为基础的价值。从这个角度而言,分析家所使用的方法与投机客的方法截然相反,后者的成功主要取决于预测和猜测的能力。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正确才能使你成为大赢家,投资失误从长远来看一定会导致败局。股票投资要重视技术,但也不能全靠技术。
格雷厄姆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1914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时,毕业成绩位于全校第二名,因此获得了全美优秀毕业生联谊会会员的荣誉称号。还没毕业时,他就接到母校三个系(英语、数学、哲学)的系主任希望他留校任教的邀请。由于他家庭条件比较差,而在大学教书最初的工资很低,所以他找到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想听听他的意见。
这位校长一贯主张优秀毕业生应该步入商界,而不是关在象牙塔里搞研究。这时恰好有一位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到学校找校长,向他反映自己的儿子学习成绩糟糕的事;同时也是为了请校长为他的公司推荐一名最好的学生去担任证券承销商。当时格雷厄姆正好在场,于是校长就顺水推舟,把格雷厄姆推荐给他。就这样,格雷厄姆去华尔街上的这家纽伯格-汉德森-路德公司上班了。
格雷厄姆进入证券公司后,原来在大学里所受的严格教育很快就为他开展工作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
他介绍说,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并不把买卖股票看作投机行为,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因为当时的股票价格基本上以红利为基础,正常情况下价格变动幅度很小。如果投资者愿意,完全可以不看股价变动,而只根据红利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买卖股票,偶尔检查一下就行了。
随着实践经验慢慢丰富,格雷厄姆被公司派去招徕客户。这项工作在当时是非常体面的,而且很轻松,可是他却毫无建树。他把这归纳为自己太害羞了,缺乏厚颜无耻的能力。
为了帮助顾客了解债券知识,他刻苦钻研当时最权威的教科书《债券投资原理》,并把它应用到铁路行业——当时发行债券最多、最重要的行业。虽然他过去并没有受过正规会计训练,可是这时候已经能发现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把戏了。
当时有一家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债券很受投资者欢迎,于是格雷厄姆对这家公司1914年6月的财务报告进行仔细研究,结果发现该公司的外部条件和资金状况都很危险。
就这样,他写了一份分析报告交给当时一位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大厅交易员的朋友,建议投资者对这样的债券敬而远之。没想到,这位朋友把报告转交给百奇公司的一位合伙人。百奇公司认为,这份报告写得语气坚定、非常透彻,超过一般专业人员水准,于是邀请格雷厄姆去该公司工作,周工资18美元,比他以前的工资高出50%。
格雷厄姆本来还郁闷呢:工资一分不少,可是从来没有谈成过一单生意,他想,如果这时候自己提出辞职,老板一定会同意的。没想到,老板坚决不答应,并且随即成立一个分析部门让格雷厄姆负责。
格雷厄姆很快发现,有一家宣布即将解散的古根海姆勘探公司,1915年9月1日的交易价格为每股68.88美元,而实际上该公司拥有4家铜矿开采公司。经过仔细测算,这几家公司连同总公司其他资产在内的实际价值,相当于每股76.23美元。这就是说,如果按照现行价格出售该公司所有财产,投资者能够得到每股76.23-68.88=7.35美元。
当然,这种交易是有风险的,这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该公司股东有可能不同意解散公司,法律诉讼也可能会进行干预;另一方面,现在用于测算的股票价格和资产清算价格将来都可能会有变化。不过格雷厄姆认为,这种风险与其收益相比要小得多。
在格雷厄姆的建议下,他所在的公司大量买入该股票,并且由格雷厄姆全权负责,他本人可以从盈利中获得20%的报酬。
果然不出所料,1916年1月17日该公司解散了,格雷厄姆不但分得一笔巨额财产,而且这种旗开得胜让他的声誉扶摇直上。
他因此总结道:只有正确的股票投资才能使投资者成为赢家。后来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给研究生上课时,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说:“我记得……桥牌高手们打牌时注重正确而不是成功。因为大家都知道,正确会使你成为赢家,而错误从长期来看终究会导致败局。”
一个与此相反的例子是,格雷厄姆读大学时就见到过CTR公司生产的霍尔瑞斯机器,他对这种机器很了解,而且对这家公司很有感情,自称为接触过这种机器的少数几个金融界人士之一。1916年,他找到该公司董事局主席,大肆赞赏这只股票,可是没想到对方毫不客气地说,永远不要再提这只股票,它的债券利息是6%,并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而且公司发行的都是“清水股”,凭借的是它的信誉和其他短期资产。
1926年,CTR公司改名为IBM公司,格雷厄姆一生都没买过这只股票。因为他牢牢记住了该公司董事局主席对他说过的这番话:资产和销售额太少、还债能力特别不可靠的公司,决不能成为投资对象。
格雷厄姆提醒投资者:一个能力有问题的公司发展成IBM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可是这对投资者来说却会导致彻底破产。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要想投资取得成功,首先要保证投资正确,只有正确的投资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带有赌博性质,即使成功了,也不能算投资,而只能算是投机。
善于发现某公司账外价值
北太平洋公司的案例论证了机警的投资者感兴趣的两个观点:第一,受传统统计方法的影响,股价将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而在有些情况下不可能描绘出普通股真实的经营情况和结果。第二,如果长期保持与收益相关的低股利率,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交易,这是由于低股利压低股价,同时它又允许不断增长的资产净值以未分配的收益形式积累。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许多股票仅仅从相关资料和财务年报上是看不到它真实情况的。这是因为如果这家上市公司年末分红较低,就会压低股价,让投资者看到一种“假象”。而这时候,公司不断增长的资产净值,又会以未分配利润的形式积累资金、加速发展。
从这一点上看,我国股市中许多上市公司年末不分红,除了无红可分以外,也包含这层意思在内。
所以他说,投资者应当善于发现上市公司隐藏在背后的真实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预测。
他举例说,在美国股市上,北太平洋铁路公司是一只绩优股。从1901~1930年间,它每年的红利分配都没有低于过5美元。只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初受经济萧条影响,虽然躲过倒闭、关门的一劫,却元气大伤,一直没有缓过气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6~1940年间,业绩很差,没有一点分红,直到1940年起才重新精神抖擞起来。
1947年12月31日,它的收盘价为每股20美元;1948年12月31日,收盘价为每股16.75美元。单纯从这样的股价看,似乎并没有起色。因为要知道,20美元的股价还没有超过它1937年的水平为什么呢。
格雷厄姆提醒说,投资者如果仅仅凭这些来预测该股走势,就会大错特错、上当受骗。事实上,它的财务报告中的收益计算是偏低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重要收益没有列入收入账户。例如:
北太平洋公司在1938~1947年的10年间,累计有相当于每股68美元的盈利留在了普通股中作为净资产,而这68美元还不到其间股票总价格的1/3。10年间的总额高达5930万美元,由于该公司在其中拥有48.6%的股份,所以相当于每股平均收益每年应该增加2.40美元。
除此以外,该公司和另一家上市公司拥有成功的运输业的近一半,10年间未分配收入高达960万美元,由于该公司在其中拥有50%的股份,所以相当于每股平均收益每年应增加0.39美元。
该公司拥有西北发展公司100%的股份,10年间未分配收入高达110万美元,相当于每股平均收益每年应增加0.05美元。
该公司房地产部门的盈利在财务上记入了盈余而不是收入,10年间未分配数额高达1280万美元,相当于每股平均收益每年应增加0.51美元。
综上所述,对照该公司1947年报中反映的10年间净收入附加净资产9400万美元,相当于每股平均收益每年3.80美元;调整后10年间的净收入附加净资产应该是17820万美元,相当于每股平均收益每年为7.15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当时的法律法规,该公司上述未分配收益的这部分股份并非一定要向股东报告。也就是说:一方面,这种账外资产是真实的;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又是不违法的。投资者如果不懂其中窍门,就不会发现这一点,从而不可能得到该股票未来正确的收益预测。
至此,投资者容易看到,调整后的总收益和每股平均收益都比原来增加了大约90%!这说明什么呢?这只能说明,在北太平洋铁路公司藐视业绩“非常不好”的背后,实际上业绩“非常优秀”。
事实上,该公司通过其他运输者定期支付的租金就能获得大量收入。
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公司的公路业至少投入了4000万美元用来添置新设备。根据战时规定,这些费用可以作为特殊折旧费或折旧计提,这表明,该公司的许多有形资产,现在依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净数值很小很小。而这些新设备已经开始产生收益,1947年该公司在公路业获得的各种各样的净租金收入就高达521.6万美元。
所有这些分析表明,1947年、1948年北太平洋公司的收益和股价都被严重低估了。这时候以这样的股价买入该股票,不但不会有什么投资风险,而且获利空间还很大。
事实上,1952年该股票价格就达94美元,相当于1948年收盘价的6倍。虽然这一股价的突然窜起直接原因是该公司新发现了一处重要油田,但如果撇开这一意外收获,1952年股价涨到50美元是不成问题的。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拨开乌云见太阳。要看清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和股价,必须把各种账外因素考虑在内,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当然,这其中既包括有利因素也包括不利因素。
寻找即将被兼并的上市公司
提供思考的关键是,这种经营决策在资产实际价值方面要实现股东利益,这些资产价值比长期占优势的市场价格要高。这种情况是由所报告的收益、股利率和不引人注目的增长记录建立起来的。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应当注意几种典型的“特别情况”的处理,因为这种“特别情况”的出现,会有助于投资者获得额外投资收益。
他说,例如当一家上市公司有可能被另一家公司兼并时,这时候就属于一种“特别情况”。兼并公司要想兼并被兼并公司,就必须开出比实际价格更高的要价,而这就使得它的股票持有者一夜间获得一大块差额。
因为谁都知道,对于准备扩大规模的上市公司来说,与其新建一家公司,不如直接从股市上去收购一家现成的公司爽快。而这时候兼并公司为了实现自己的企图,就必须获得被兼并公司大多数股东的同意,从而它必须开出明显高于现在股价的收购价。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如果拥有被兼并公司的股票,就能在这种股价被抬高的过程中趁此获利。
格雷厄姆举例说,1962年10月美国斯陶弗化学公司准备兼并纤维胶公司时,纤维胶公司已经同意出售它持有的资产给对方公司了,可是却遭到美国司法部的反对,因而兼并计划被搁置下来。司法部反对的主要依据是《反托拉斯法》。
这时候,另一家想兼并纤维胶公司的美国福特公司提出一则新方案,并且于1963年提高收购价格,把纤维胶公司的股价提高到60美元。
这表明,如果兼并方案最终能取得成功,这时候的股东将会得到一笔上涨了80%的以现金计算的股票,另外再加上由纤维胶公司持有的蒙桑托化学公司的股票。也就是说,一共可以获得30%的投资收益。不过,这笔收益也有可能会遭到滞付。
1963年5月,该兼并方案被股东大会认可,然而同样遭到美国司法部反对。随之而来的是,该股票的价格又重新回到它过去的水平。
1963年7月,美国地方法院支持这次兼并,随后美国高等法院也在8月放弃了反对兼并行动,从而使得这项兼并计划最终得以实施。
就这样,1963年11月美国纤维胶公司用现金购买的股价加上蒙桑托化学公司的股价合计高达82美元,到当年年末股价就上涨到88.75美元。
换句话说,投资者如果在1963年1月买入该股票,并且在当年年末卖出,将能获得40%的投资获利。
格雷厄姆特别指出,同一家上市公司被兼并,前者失败了,后者成功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后者的出价更高。
从表面上看,前者的兼并方案遭到司法部反对,所以没有成功,而实际上,后者的兼并方案也是遭到司法部反对的,最终又怎么成功了呢?更关键的因素是后者的出价高。由于被兼并公司能找到出价更高的兼并者,所以前者注定要让位给后者的。
格雷厄姆一直持这样一种观点:对于股票销售或清算来说,只要以低于现在股价75%的价格买入股票,就几乎没有真正的投资风险。反过来说,投资者如果以现在的价格买入这只股票,如果购买价低于将来该公司被兼并时股价的75%,几乎同样不存在真正的投资风险。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不过是往前看还是往后看罢了。
具体到这个案例来说,即使福特公司的这个兼并方案仍然最终被反托拉斯行动所阻止,出现第三个兼并者也是完全可能的。
因为在这种兼并关系中,兼并方和被兼并方完全是非竞争关系,最终总有办法会避开司法攻击而得以实施。即使这种兼并方案麻烦多多,投资者也能从中获得额外收益。
正如华尔街上的一句传统格言所说:“决不买进一场诉讼。”意思是说,如果兼并方案遭到司法部反对而引起法律纠纷,这时候投资者尤其是那些投机者会纷纷抛出股票,从而使得股价大大低于实际价值的。
可是格雷厄姆认为,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恰恰说明这种股票的价格将来一旦回升,投资者将能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不过他也认为,类似于这种“特别情况”的处理属于一种专门投资技巧,只适合于一小部分进攻型投资者掌握,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能掌握的,关于这一点需要特别指出。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当一家上市公司传出被另一家公司兼并的消息时,它的股价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上升。好好把握这种投资机会,会比平时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
面临清算时的股价**力大
讨论重组程序时,我们给出了处于财务清算中的两个不同例子:菲斯克橡胶公司和斯塔贝克公司。前者将证券以低得可怜的价格出售,这与其代表的流动资产价值极不相称;后者的票据(利率为6%)价格与股票价格也极不相符。一般说来,当财务清算最终实现了大量价值时,人们将发现,高级证券卖得实在太便宜了。这个特点有双重意义。它先是我们极力反对人们以投资性价格购买一家可能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发行的任何证券;现在又使我们认为,在财务危机出现以后,它们可能创造出诱人的机会来。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当一家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尤其是面临清算时,它的股票价格和内在价值背离的情况司空见惯。
这种现象说明两点:一方面,投资者这时候就不能再以投资眼光购买该股票了,因为在它身上充满了投机性;反过来,也正因这种股票这时候充满了投机,当它出现财务危机后,会对投资者产生更大的**。
他举例说:美国股市上有一家上市公司名叫菲斯克橡胶公司。1932年4月,它发行在外的第一抵押债券有760万美元,每100美元票面债券交易价格为16美元,年利率8%;发行在外的信用债券一共有820万美元,每100美元票面债券交易价格为11美元,年利率5.5%。两者合计,表明该公司的证券市场总价值为760×16%+820×11%=211.8万美元。
与此同时,该公司1932年6月30日资产负债表项目表明,这时候它的各项财务数据是:①拥有现金768.7万美元;②应收账款减去备抵项目后余额为483.8万美元;③存货按成本价和市场价格中较低者计算为321.6万美元;④应收账款36.3万美元;⑤固定资产减去折旧后的净值为2335万美元。
这表明,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和内在价值相比产生了严重背离:股票总价值只有211.8万美元,还不到现金储备的1/3,刚刚超过1/4;与净速动资产总额①+②+③-④=768.7+483.8+321.6-36.3=1537.8万美元相比,还不到它的1/7;如果包括固定资产净值,更是只相当于它的1/20!
至此,无论哪一位投资者都能看出来,购买这样的证券不但不会有任何风险,而且还会有巨额获利回报。
看一看该公司后来的发展轨迹吧:1931年1月该公司宣布接管,1932年第一抵押债券的价格就下跌到100美元票面为16美元,1933年实施重组计划后,投资者从中得到40%的现金及后续公司的证券。1933年年末,现金和后续证券总价值马上回归到与其自身等额的水平,即在短短的两年间,该债券价格就从16美元上涨到100美元!
与此同期,相应地,1932年该公司的信用债券价格下跌到100美元票面为10.5美元,1933年实施重组计划后,投资者从中得到37%的现金以及后续公司证券。1933年年末,现金和后续证券的总价值回归到它自身价值的70%左右,即在短短的两年间,该债券的价格就从11美元上涨到70美元!
还有一个典型案例是安大略电力服务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发行在外的第一抵押债券1950年到期,年利率为5.5%,1932年7月1日停止支付利息,随即宣布公司重组方案。
消息传出后,100美元面值的债券其交易价格跌到只有21美元。后来,安大略水电委员会出面购买该公司资产,然后在安大略省政府的足额担保下,水电委员会用900美元的新债券换取1000美元的安大略电力服务公司股票。1933年12月,这种100美元面值的新债券价格为90美元,实际上这表明,100美元面值的旧债券价格这时候已经上升到了(900/1000)×(90/100)=81美元,即在短短的半年间,价格从21美元上涨到81美元!而那些没有换取新债券的旧债券呢,也得到了相当于债券面值70%左右的现金。
格雷厄姆提醒投资者说,一般情况下,如果遇到这样的清算过程,其中似乎总存在着某种价格模式——这时候的证券交易价格,无论与债券价格相比还是和自身内在价值相比,一般都会表现出偏高的趋势。尤其是当清算过程比较长的时候,这一趋势尤其明显。
究其原因在于,在该公司被清算时,有太多的投资者会对这种证券的低价格表现出极大兴趣。不过,随着财产清算过程的进行,投资者对其优先股的投资兴趣会逐步减弱,从而导致价格明显下降。
所以,你经常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重组方案即将宣布时,这时候公司的高级证券价格会跌到最低点。毫无疑问,这时候就是投资该股票的最好时机。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当公司面临清算时,往往会出现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毫无疑问,这时就是投资该股票的最好时机。算一算菲斯克橡胶公司的账,就能证明这一点。
附权证券比普通股投资价值大
很显然,当一种可转换证券以相对于普通股的转换平价出售时,它比后者更具价值,除非它的价格远远高于投资性价格区间,这会使它仅仅成为普通股契约的另一种形式。一般来说,以一定的成本换取高级证券的强安全性是值得的。当可转换证券的投资回报率高于普通股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前者低于后者,在某种程度上这仍是一种值当的调换。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附权证券比普通股更具有投资价值。只要它的价格不是高得离谱,否则,它就会比普通股更值得投资。即使它的价格略微低于后者,也不必过分担忧,这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格雷厄姆说,附权证券往往会出现安全性和获利机会两者美妙的结合。尤其是附权证券与同一上市公司的普通股相比,投资价值更大。当然,这一结论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孤立地来看。
例如,基思-阿尔比-奥菲厄姆公司发行的一种累积性优先股,它的股利率是7美元,可以转换成3股普通股。1928年,它的优先股分得了全额股利,可是普通股却什么也没得到,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这一年里,有许多机会允许普通股投资者以转换平价或者接近于转换平价的价格,用普通股来调换成优先股。可是许多投资者不懂得其中的利害关系,总是犹豫不决,结果丧失良机。
他说,1928年中一共有4次最好的调换股票机会,具体是:8月8日,27股普通股调换成84.625股优先股;9月13日,33股普通股调换成99.75股优先股;10月9日,31.75股普通股调换成95股优先股;11月3日,34股普通股调换成102股优先股。
他认为,投资者无论抓住其中哪次机会成功实施调换,都是有利可图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投资者既可以从中创造获利机会,又不会丧失任何既得利益。
调换后,优先股的收益率至少可以达到7%,相比之下普通股的收益率为0。如果普通股价格上扬,优先股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如果普通股价格下跌,优先股的下跌幅度则会比普通股小得多。
更不用说,1928年10月该公司还成立了几家控股公司,其中有一家公司发行了A类普通股,该控股公司的投资者完全可以用1:1的比例,将A类普通股换成基思-阿尔比-奥菲厄姆公司普通股;或者,可以按照3:1的比例,将A类普通股换成基思-阿尔比-奥菲厄姆公司的普通股。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曾经有多次机会让投资者以非常接近于转换平价的价格,实施这种调换,遗憾的是,许多投资者对此根本不懂。
他说,这种操作不会给原来的股票投资者带来任何损失,却可以创造更多获利机会。格雷厄姆由此得出结论:当存在着一种可转换成普通股的高级证券时,集中于普通股的投机兴趣,经常会使普通股的价格水平接近或者高于与之相对应的高级证券价格。
事实上,当后来这家控股公司的A类股票一无所获时,基思-阿尔比-奥菲厄姆公司的优先股却悠然享受着7%的股利收入。
从这一点来看,即使当初优先股的价格高于相对于普通股价格的转换平价,投资者也不吃亏。例如,当初这种差价即使相差5个百分点又怎么样呢?从最终效果看,仍然是划算的。
他说,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1919年11月,美国股市上新推出了统一纺织品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及其相关股票。债券的利息率为7%,股票价格为31.75美元,1920年4月股价最高时曾经达到46.25美元。这时候,公司又推出了1923年到期的短期可转换债券,总额为300万美元,100美元面额的债券售价为98.25美元,利息率7%。
1920~1921年,该公司收益锐减,导致普通股价格急转直下,投资者可以在1920年11月轻而易举地以每股21美元的价格认购新发行的股票。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转换价格已经从4月份的45.45美元下跌到了21美元,而1921年初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则跌到12.75美元;与此同时,债券价格始终保持在95美元以上。这一进一出,使得这种调换创造了巨大获利空间。
格雷厄姆总结道,投资者如果希望在上市公司中保持其利益份额,那么只要发现同一家上市公司的可转换高级证券,在内在价值的支持下,以投资性的价格出售,并且这种价格比较接近于转换平价,就应该把股票调换成这种证券。
至于说投资者对这种调换成本的上限允许达到多少,则应根据每个人的主观判断来决定。如果对该公司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那么即使付出一些在别人看来得不偿失的代价,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只要有内在价值做支撑,就应当尽量把同一家上市公司的普通股转换成附权证券。既不会失去既得利益,又能创造更多获利机会,何乐不为呢?
投资廉价股比高价股回报高
因股票循环出现廉价所产生的市场,说明几乎完全相同的市场水准中有许多独特的廉价股的存在。市场喜欢将山头平成鼷鼠丘,将普通的起伏夸张成较大的盛衰,甚至仅仅因为缺乏兴趣或热情也会迫使价格降到荒谬的低水平。因此,我们观察股票价值是否低估有两个主要来源:①确切的令人失望的结果;②长期被忽视、误解或受冷落。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如果想获得比平均水平更高的投资回报,最好要能实现双倍投资价值,为此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
其基本要求是两点:一是它必须经过客观的和有理性的公正分析,表明这种策略是客观有效的;二是它必须和大多数股票投资者或投机者的操作策略有所不同,才可能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
格雷厄姆说,他在研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冷门证券价格行为过程中发现,符合上述要求的投资途径一共有3条。它们之间的区别很大,并且每种途径都需要具备不同的知识类型,以及相应的不同气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投资廉价股比投资高价股的回报率更高。
他认为,从理论上说,股市中总有一些上市公司的价格会被低估。因为总有一些上市公司发展活力不够,至少是不那么令人满意,从而在投资者心目中失宠,这是股市的一条基本规律。认识并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循此找到最保守、也最有希望的股票投资获利途径。
从这一点出发,双倍投资价值的发现前提是,要求投资者尤其是进攻型投资者,全神贯注地关注那些不引人注意的股票,其中主要是大公司;当然,如果那些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的股价被严重低估,也可以关注。
在这些股票身上,当将来有一天股市下跌时,即使这些股票仍然不被股市所关注,它们所创造的收益和股价增长,也会使投资者保证能达到起码的盈利水平。
例如,通用汽车公司股票1941年的价格还不到30美元,每年的投资获利一直超过4美元,并且还有超过3.5美元的红利分配。可是它的股价在1964年时却只有5美元(折算后),投资这样的股票还有什么风险呢?一旦股价反弹,就能给投资者创造不菲的投资回报。
上面提到要特别关注那些大公司,这又是为什么呢?格雷厄姆认为,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上市公司相对而言更具有双重优势:
优势之一是它们通常具有雄厚的资本资源和智力资源。一个公司如果拥有这样的基础和实力,在遇到困难和不幸时就容易渡过难关,比较容易恢复到以前曾经有过的辉煌水平。
优势之二是股市对它们业绩方面的任何改善,都会保持某种程度的敏感,即既不会麻木不仁,也不会过度敏感,这对其股价恢复到与其内在价值相符的程度是非常必要的。
格雷厄姆在研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冷门股时,首先假定投资者每年都按照现在或过去年收益的最低价格,选择买入“最便宜”的6种或10种股票;然后在持有1~5年后卖出,以此来进行对比研究。
通过对过去45年的资料研究发现,1917~1933年中进行这样的投资操作并得不到什么投资收益;可是从1933年开始,如此这般操作的投资收益一直非常成功。这一结论也得到其他权威分析机构的纷纷证实。
例如,根据Drexel&Compary对1936~1962年26年间的美国股市资料进行研究,其中有18年这些股票的投资业绩要超过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水平回报率;7年是持平的;只有1年达不到平均投资回报率。
具体数字表明,投资者如果在1936年将1万美元投资在廉价股票上,1962年将会变成11.92万美元。如果投资在高价股票上,只会变成1.08万美元。而在这期间,如果每次都购买同样数量的道·琼斯30种原始股票,26年后股票价值只有3.5万美元;如果把这1万美元平均投资在道·琼斯30种原始股票上,26年后股票价值将会上升到6.1万美元。
上述研究再次表明,购买廉价股的投资回报率要高于股票指数平均回报率;而购买高价股的投资回报率则低于股票指数平均回报率。
格雷厄姆说,类似于这样的研究结果还有很多很多。例如,S·法兰西斯·尼科尔森通过研究1939~1959年间“全球100种”可信赖的投资股票,每5年改变一次选择,结果同样表明,股价最低的20种股票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股价最高的20种股票的投资回报率高出1~3倍。这一研究报告发表在1966年6~7月出版的美国《财政分析》杂志上。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要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投资者与其购买高价股,远远不如购买“长期被忽视、误解或受冷落”从而使得价格落到不寻常地步的低价股更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