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应当立法先行,用法律制度来推动和保障循环经济发展。歌中唱道:“虽然迎着风,虽然下着雨,我在风雨之中念着你。”这里的“你”不是别人,就是切实可行、先进完备的各项法律制度。
【案例】
2006年8月26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一份环境执法检查报告中,盛华仁副委员长以一半篇幅描绘了这样一幅“警世图” 1:
——“800里秦川,1000里污染。”全长500多公里的渭河,在宝鸡以下全程污染逐步加剧,到达潼关进入黄河时,已经全部变成劣5类水质。汾河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现在的监测断面中,有66%已经成为劣5类水质,自太原以下的水体完全失去生态功能。
——三峡库区支流水质逐步变差,回水区已经多次出现“水华”现象,表明水体已经开始富营养化。
——铬渣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工业废物,直接威胁水源地安全。2005年,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了铬渣综合整治方案,共安排治理项目43个,计划处置量410万吨。截至目前,已经处置的铬渣只有17.3万吨,仅占计划处置总量的4%。
——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修订后的法律已经实施一年半,但这项制度至今没有得到落实,许多电子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项法律规定。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本上仍处于无序状态。
——有的地方在调整企业结构时,把几个或十几个小企业名义上联合起来,改换一个新名字,从而人为地使企业生产规模由小变“大”,实际上一个没停、一个没关,污染物排放并未减少。这种以“变脸”、“打捆”手法搞企业结构调整,是典型的弄虚作假。
问题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关键在于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处罚不力,甚至还有渎职、不作为。
在浙江、江苏,只搞了一个有奖举报,违法排污企业就明显减少。一些小摊小贩每天开着摩托车,到各个污染企业去侦查,晚上拿个容器去取水,然后跟标准比对。没超标,就算;超标了,就打电话让环境监察来。因为做买卖不如举报挣钱多,有些人成了举报专业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