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张维迎教授的一个观点,就是运气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究竟有多重要呢?简单地可以用“运来挡不住,关键要抓住”来概括。
这句话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机会要好,二是光有机会还不够,还得要你能抓住它。
所以,当有人总是抱怨“幸运女神”从来没有光临过时,你就知道,说这话的人不是不认得幸运女神的面孔,就是当时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幸运女神打招呼,从而白白地与她失之交臂。
这里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幸运女神的“玉照”,看看在过去的30年里究竟有哪几次全民最重要的创业机遇。
要知道,当时如果你能做个有心人,能够认识并抓住机遇,并且还能适当地放下面子来,是很容易就创业成功的。
个体户
个体户的全称是个体工商户,指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个人或家庭。确切地说,这里的个体户是指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批个体经营户,他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根据我国法律,可以申请个体户执照的只能是三种人: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和农民。也就是说,在正轨单位上班的职工是领不到个体工商户执照的。
问题正是在这里:农民与社会闲散人员归在了一起。要知道,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闲散人员几乎是“两劳”[2]人员的代名词,其社会地位之低可想而知。他们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后,身上永远贴着一种“坏人”的标签,进不了正式单位,所以只好自谋职业,最多的就是被称为个体户的路边摊贩和修理店。在那个时候,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经工作是很可耻的,就连买张火车卧铺票都没单位开证明,走在路上看见熟人就会低着头。
可是,就是在这些自食其力的个体户中出现了一大批早期富翁,有所谓“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收入高)”一说。当时的那些“万元户”,其经济地位绝不亚于今天的千万富翁。可以说,今天的成功人士中有许多就是在那时候掘到了第一桶金,从而奠定了日后的创业基础。
猴票
猴票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张生肖邮票。请记住,凡是带“第一”的东西,其中往往就蕴含着最宝贵的东西。为什么“初恋”最珍贵?其中就是因为有一个“初”字;“多恋”反而要遭人嫌了。由于面对这“第一”时大多数人还没觉醒,所以“起得早、捡个金元宝”的机会相对就多。
猴票发行于1980年,面值8分,发行量500万张左右。虽然从今天的眼光看,这张邮票无论在设计还是制作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既然“人无完人”,那么当然也是允许“票无完票”的。它就因为是第一张生肖邮票而价值不菲,你又怎么着呢?2013年8月在山东的一次邮品巡展会上,一套全版80枚的猴票价格高达150万元,[3]增值23.4万倍。如果你当时用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买上七套这样的邮票(共需花费44.80元),放到现在轻轻松松就是千万富翁了。
国库券
所谓国库券,是指国家为了弥补国库亏空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国库券因为是国家发行的,几乎没有违约风险,因而被称为“金边债券”。
我国最早是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的,还款期三至五年(在此之前,曾经于1950年发行过国家债券“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至1958年间发行过“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992年起开始少量发行凭证式国库券,1997年起全部采用凭证式国库券并在市场上无纸化发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刚刚发行国库券时大家对它并不了解,所以政府不得不要开大会开小会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然后是领导带头,才会销售出去一部分,余下的不得不采取摊派方式,强迫职工在发工资时扣缴。完全可以说,当时的国库券是不受百姓欢迎的东西;可是,等到百姓都喜欢上它了,它就值钱了。
当时的情形是政府只管发行、不管买卖,可是这一市场空隙便给专门倒腾国库券的“杨百万”们留下了暴富机会。因为有人不喜欢,所以买到国库券后希望能以低价卖出;又因为有人看中了国库券的高利率,所以希望能收购。而在这一高一低的买卖中,就成就了“杨百万”这样的名人大腕,而且还上了美国华尔街“老板圈子”的大报,成了标准的全球新闻人物。
这里再简单地说说“杨百万”的故事吧。
本书前面提到,杨怀定1988年因为受到工厂冤枉辞职在家后,虽然整天想着怎么才能赚到钱(毕竟个人和家庭都要生活呀),可是想来想去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路子。于是,他就天天去上海图书馆看报纸,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果然有一天,他在报上看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的一个讲话中说,经国务院批准,公民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对此有些不理解,便马上去报摊上买了张《人民日报》,然后去一家大银行的金融研究所咨询“什么叫可以买卖国库券”?一位研究员认真对他进行了解释,然后警告他说“买卖国库券可是非法的!”这时候,他微笑着展开手中的报纸,研究员一看愣住了,说“不好意思,我们还没接到红头文件。”于是杨怀定托他打听什么时候可以买卖、全国哪些城市可以买卖国库券?几天后,杨怀定就得到消息,这项业务在全国六个城市同时展开,除上海之外,最近的是安徽合肥。于是,他在图书馆看报纸时就特别注意看《安徽日报》,看两地的国库券价格相差多少。一看竟有两至三个百分点,他眼睛一亮,和妻子商议后,马上取出家里的所有存款两万元,然后又从亲朋好友处借了九万元,乔装打扮成穷人的样子,连夜坐火车去合肥倒腾了。就这样,他单趟要坐13个小时的火车,一来一回去了车票居然能赚1060元,差不多是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尝到甜头的他便一次次重复这样的奔波,兜里的存款很快就有了上百万。[4]
听清楚了吗?一来一回两天时间就能赚到别人半年的工资,而且这笔生意是本大利大、没有任何风险,并且是合法的,谁都可以干这个,只要路上注意安全即可。如果当时你也能动脑筋这样倒买倒卖几回,做个百万富翁一点都不难!
纪念币
纪念币是升值最快的藏品。用今天的眼光看,如果家里余钱不多、买些纪念币正合适。
当然,你是不是敢用手中不多的余钱来买这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是另一回事,但它的增值速度之快还是可以关注的!
例如,2008年发行的奥运纪念钞,仅仅一年后10元的面值就升值到了1600元,一年上涨了15倍![5]尤其是1至10公斤的大规格纪念币,由于发行量极少,更是价值连城。2000年发行的10公斤千禧年金币,面额三万元,在2011年的拍卖会上成交价居然高达770.5万元,创下世界之最。[6]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纪念币都会升值的。纪念币能否升值、以及升值幅度大小,主要看品种,同时看技巧。
看品种,是指在三种纪念币即普通流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简称金银币)、纪念钞中,最受欢迎的是纪念钞,因为它的发行量少,所以升值速度快;其次是普通流通纪念币,它的优点是可以流通,所以收藏的群体最多,容易拉动价格上涨。可以记住这样一句口诀:“一选(纪念)钞,二选(纪念)币,最后是金银”。
看技巧,是指如果要买多张纪念币,首选连体钞。连体不连体,价格悬殊非常大。例如,单张纪念钞的市场价是70元,三连张的价格会超过6000元,两者之间相差30倍。
老八股
所谓“老八股”,是指上海股市中发行最早的八只股票。
老股民都知道,当时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延中实业”股票就从每股100元涨到1599元,“豫园”股票也由100元涨到3580元,最后竟然一度突破万元大关。想一想吧,从此以后哪里还会有这样的暴富机会?在深圳股市,面值1元的龙头股“深发展”股票黑市售价竟然高达150元!
当时没人要、需要强行摊派的股票,谁知道会使你轻轻松松地就成为百万富翁呢?
认购证
伴随着发行股票而产生的股票认购证,是1992年上海股市上发生的最激动人心的一件大事。
股票认购证带有一种募捐性质,所以每张定价高达30元。如果运气不好中不到签,这钱就白扔了。况且,由于当时恰逢深圳股市暴跌,加上人们对股票的陌生和误解,买股票认购证的人并不多,这样反过来就造成了中签率极高。一个个百万富翁的神话故事就这样诞生了:只要中了签就能买到股票,只要买到股票马上就能翻上几十倍。
这样的好事当初你为什么就无动于衷呢?
边境贸易
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前苏联的解体,导致经济出现大滑坡。然而,胆大的人就能从中抓住机会在中俄边境搞贸易、倒腾商品。巨大的贸易差价可以产生几倍、几十倍的利润空间,随之而来的边境贸易热潮也迅速蔓延。
边贸大军东征西战,随后就一个个成了肥嘟嘟的百万富翁;而对此无动于衷的旁观者,除了嘲笑他们是“国际倒爷”之外一无所获。
双轨制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一度实行价格双轨制——同一种商品在市场上表现为多种价格,计划价、市场价、进出口差价、内销价、外销价等并行不悖。一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便千方百计利用自己手中和他人手中的权力、批条,从事着国家调拨价和企业自销价之间的倒来倒去,从中获取非法暴利。而众多平民百姓由于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鄙视、或者无力介入其中而只能白白丧失暴富机会。
据估计,伴随着国有资产的痛苦流失,至少有350亿元人民币在当时转移到了个人手中。
炒房
所谓炒房,是指伴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2003至2004年开始出现的房地产投机炒作行为。
为了规避政策风险,炒房者专门炒作中高档项目,其特点是位置和环境相对不错,升值潜力大。每当有新楼开盘,他们就会去踩点,并且采取团购形式,所以往往能得到很好的房源、很低的价格,这样就为将来的快速升值和转手倒卖打下了良好基础。
炒房的目的主要是获利,而由于这几年房价连续上涨,所以他们的目的屡屡得逞。2010年12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随某中央媒体采访团从北京出发,重点对山东、山西、重庆、广东四省市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实地调查,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在过去十年里房价涨幅超过10倍![7]也就是说,如果你在2000年时买上一套房屋,摆上十年就能增值10倍,这还是平均数,这还是到2010年。现在又三年过去了,情况怎么样呢,并没看到房价下跌。例如,2013年春节期间上海房产市场的成交价(不含拆迁配套安居房)比上年同期上涨40.7%,[8]成交量再创新高。如果这三年间累计涨幅为一倍,则表明这13年间房价累计上涨20倍!还有什么比这更赚钱的呢?
上面介绍的都是一些刚刚过去几年、发生在你身边的暴富机会,有的是你没有抓住,有的是你不屑参与,有的是你无力跟进。如果你抓住了其中任何一个机会,成为百万富翁乃至千万富翁都是小菜一碟。当然,现在这些都过去了,权当是一种借鉴吧,供你在以后抓机遇时参考。
1 螃蟹形状可怕,丑陋凶横,所以常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形容他们有勇气。但当时从事个体经营实属无奈,并非自愿。
2 “两劳”人员,指劳动改造人员和劳动教养人员,俗称“监牢里放出来的”。劳动改造人员,是指犯罪后被判处刑罚、收监执行的人员,包括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人员;劳动教养人员受到的是一种行政处罚,在劳动教养所执行,期限一般在三年以下。
3 《整版老猴票售价150万》,载《京华时报》,2013年8月7日。
4 《“杨百万”股市中的幸福生活》,深圳新闻网,2007年7月27日。
5 郭梅红:《绍兴人高调介入纪念币》,载《天天商报》,2009年9月7日。
6 克里·罗杰斯文、杨媛编译:《生肖金币大展钱途,大规格生肖金币受追捧》,载《金融博览·财富》,2013年4月17日。
7 周雪松:《全国四省市楼市调查:房价十年涨幅超过十倍》,载《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12月23日。
8 沈侠:《蛇年春节成交三年来最高,房价较去年同期涨4成》,网易网房产频道,2013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