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机遇像小鸟,抓不住会飞掉(1 / 1)

寻找创业机遇,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光、敏捷的动作。机遇就像一只小鸟,如果一时抓不住就会瞬间飞掉,以后可能就再也找不着这样的好机会了。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懂就问,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懂就问、敢下决心,才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刘丐平1963年出生于浙江永嘉县,从小家境贫苦。由于受“文革”的影响,初中时期几乎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在湖北随州市,背井离乡的他凭着在老家练就的一手理发手艺,开了一家发廊,带着老婆和妹妹靠手艺吃饭。

为什么开发廊呢?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刘丐平一脸无奈地苦笑着说:“因为开发廊需要的钱最少。”

因为同乡的原因,刘丐平结识了当时担任永嘉奥林鞋厂(奥康集团前身)总裁王振滔的表哥陈信瑞。陈信瑞在随州一个商场里做奥林鞋的自产自销生意,经常到刘丐平这里来理发、休息,由此刘丐平觉得,卖鞋的生意比发廊应该更有前途,便虚心地向陈信瑞请教:“卖鞋的生意怎么做?教教我,我跟你去卖鞋。”

1990年左右,中国皮鞋市场的需求很大,所以生意比较好做。而按照温州人的性格,他们“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于是,陈信瑞和刘丐平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资专做奥林皮鞋销售,去开拓安徽芜湖市场。这对奥林鞋厂和他们个人来说都是双赢计划。

由于没钱做投资,这个计划最后并没能实现,刘丐平只好继续理发。后来,陈信瑞和表弟梅胜思两人投资去开发芜湖市场,梅胜思后来担任奥康集团开发部经理,就都是千万元的身价了。

但通过这件事,无疑让他看到了极好的创业机遇。特别是看到别人卖鞋挣了大钱,刘丐平更加坚定了改行卖鞋的信心。

1990年末,刘丐平彻底关闭发廊,回到永嘉筹资加入奥林鞋厂。他从银行贷了一万元、又东借西拼凑了一万元,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两万元实在是个小数字,所以刘丐平只好“识相”地选择一个很小的市场去开发。这就是安徽芜湖附近的宣城。为什么选择宣城呢?刘丐平考虑,因为自己实力小,无法租用人家的大卡车进货。而合肥、芜湖的生意已经做得很大了,所以可让他们每次进货时帮自己顺车捎些顺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既没有经验、又没有文化,使得刘丐平开拓市场时困难重重。特别是当时几乎全国范围内都在围剿温州鞋,温州鞋被当作低档劣质品的代名词;而永嘉是温州的一个县,自然难逃其责。在当时,别人一听刘丐平是温州口音,往往连谈话的机会都不给他就拒绝了。

但温州人到底是精明的。面对一次次闭门羹,刘丐平并不灰心,而是采用跟踪办法在下班时提着礼品登门拜访销售主管。但那时候的人很讲原则,不行就是不行,所以依然是一次次碰壁。

绝望之中的刘丐平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去做,以最小数量投放商场进行试销,待取得效果后再加大批量。就这样,市场慢慢地打开了,直至后来的销售蒸蒸日上并供不应求。

到1994年的三年时间里,刘丐平投资的两万元已经滚动发展到净利润30万元。他说,他自己也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

1997年,奥康总部决定把各地分散的销售部门整合成一个经销公司,由各分公司经理参股,刘丐平当然要积极响应了,所以很快就成为奥康众多的分销公司经理之一。因为当时他在这个行业里已经摸爬滚打了六年多,成为奥康的销售骨干。

1997年,奥康总部为了搞好山东市场,特派刘丐平去山东帮助开拓市场,结果山东业绩猛增。1998年,总部又派他到沈阳去成立东北分公司,并且负责开发东北市场。1999年,刘丐平被调到西北分公司担任经理,由于大力整顿销售代理市场,业绩有了很大的发展,直到后来调任广东分公司总经理。

刘丐平谦虚地说,自己没什么文化又不是很聪明,之所以能把奥康卖好主要是因为比别人更用功,还有就是对人诚实、容易交到朋友。他觉得,勤快和诚实是他取得成功的最大本钱,而抓住机遇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他无法抓住机遇,所以无力开拓芜湖市场;后来他抓住了机遇,所以才干到现在这一步。

独具慧眼,人间处处有商机

刘丐平的经验确实有点道理。

例如,现代人生活压力都很大,赚忙人的钱就是个好主意,永远有商机。而不用说,现在的“忙人”还真的很多。大街上拿着手机聊个没完的人,你还别说他们都在打情骂俏,其实相当一部分人真的是有事,是在“工作”。如果你能从他们身上动动脑筋,就一定会找到创业机会。

以信息开发为例。都说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同样是开饭馆,公款吃喝少了生意难做,而广州就有这样一家别开生面的“信息酒家”,从中找到了商机,每天不愁顾客不盈门——老板专门雇人建立了一个“信息中心”,从各种媒体上整理出分门别类的专题信息,同时将顾客发布的供求信息也抄下来,打印出来贴在墙上。

该店从周一到周日分别推出不同的“信息专题日”,如周一为“装修建材日”、周二为“房地产日”、周三为“二手房交易日”、周末为“非诚勿扰(征婚)日”等等。

到该店就餐的顾客,既可以了解自己发布的信息有没有受人关注,又可以关注别人的信息。如果看中了某条信息,服务人员还可以立即穿针引线,为他们提供联系电话,这样就轻而易举地把“消闲餐”变成了“工作餐”,锁定了那些天天要来吃工作餐的白领们,这样的生意不火才怪呢。

当然,有些顾客的需求是需要老板引导的,不引导你就没钱赚,一引导就会财源滚滚。

例如,在美国有一家名叫“奇幻谷”的玩具店里,老板专门建了三间儿童活动室。工作忙的家长可以把孩子随时送过来,由专职保姆来照顾和教导孩子们。

活动室里有各种各样的、该商店正在出售的玩具供孩子们玩耍。由于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很开心、而且收费又不高,所以很多家长当然是愿意把孩子送来这家商店的。

可是当家长准备把孩子领回家的时候,就由不得你了——由于这些孩子在这里正玩得入迷,死活不肯放下手中的玩具,大多数家长就只好在孩子的眼泪面前乖乖地选择投降、被迫掏出腰包买下这些玩具。

这种方法不是很奇妙吗?商机就这样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