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多看优点,少看缺点(1 / 1)

怎样抓住创业机遇?一个简单办法是,多看自己的优点,少看缺点。相反,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就会信心不足,等到机遇真的来了也抓不住。所以你能看到,成功的创业者很少怨天尤人,只有失败者才会把原因归为运气不好。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在与《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名首富企业家代表对话时,就曾经提到这样一种有趣现象:大部分企业家在创业之初并没有什么非常稀奇和新奇的想法,一般多靠偶然因素(机遇)。事实证明,运气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大家往往更喜欢把成功的主要因素归为主观努力、把失败原因归为运气不好,而且这很普遍。他提醒大家,运气非常重要,不要太高估了自己主观方面的因素。当然,仅仅有一个好的机会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如果没有准备、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也是不会成功的。[1]

怎样客观地看待自己

为了能够抓住机遇,很重要的一点是首先要客观看待自己。只有首先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才会看到自己的长处,才会把这种长处和机遇结合起来,同时又不跑偏了调。

有人也许会说,我看来看去看不到自己有什么长处。如果这不是谦虚的话,那很可能说明你这个人的确不太适合创业。一个人没有长处,这怎么可能?说明你的自信性恐怕有问题,成功者必定不是这样的。

台湾的黄美廉从小就患有脑性麻痹症,肢体缺乏平衡感,嘴里只能依依唔唔地发出一些别人听不大清的声音。可就是这样一位弱女子,长期生活在肢体不便与众多异样的眼光中,面对许多的不可能,最后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

当台下一位小学生不懂事地问:“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是怎么看待你自己的?”

这个问题提得好。在众目睽睽之下,黄博士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我怎么看自己?”这几个大字后,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四、上帝这么爱我!

五、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六、我有只可爱的猫!

七、还有……

这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讲话。黄博士回过头来镇定地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没有的。”台下立刻响起一片掌声。[2]

黄博士是一位残疾人,不是企业家。但是,她对自己的评价和结论实在值得我们创业者学习。为什么不呢?每个人都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许多缺点。如果你只是从自己的长处出发,就会发现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相反,如果你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那就简直寸步难行!

这是每一位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需要端正的态度。

怎样从爱好到创业

发现了自己的爱好和长处,并不能到此为止或沾沾自喜,而是要把它作为创业的基础条件。可以说,无论是谁,也无论你有什么样的长处,都是有可能把它变成创业优势的。

刘永森的唯一特长是速记,除了这个爱好以外,可以说其他什么长处都没有。然而,他就是看到自己的这个优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开始驰骋于速记这个长久落寞的行业,成为速记行业的带头人。

刘永森是在高中时看到某同学有一本速记书的。出于对速记符号的好奇,他依葫芦画瓢地模仿起来。后来他上了函授速记学校,又拜黑龙江一位颇有名气的老先生为师,期间也参加过全国速记比赛,并且取得过名次。但直到这时候,他还不知道速记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更没有往创业的路上去想,只觉得它仅仅是自己的一项爱好而已。因为长期以来,就没有见过有人因为会速记而发财的,所以刘永森为自己一无所长感到担忧。

1993年,他离开家乡黑龙江佳木斯,漫无目的地来到北京寻找挣钱机会。在北京一家公司打工期间,他经常练速记,于是有人就知道了他还有这样一个爱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一位老红军请去做速记,由老红军口述,他做记录。很自然地,他对此感到轻车熟路,出错率很低。经过简单整理,老红军的这本书很快就出版了,从此便经常有人来找他做兼职速记。

久而久之,他开始仔细考察北京市场对速记的需求,结果发现,北京是自己速记事业发展的最理想地区。于是,他立即花2000元钱买了台旧笔记本电脑,从此就乐此不疲地为别人做速记。不仅为个人做速记,而且开始承揽各种会议速记。

很快地,他越干越有劲,越干越觉得这个市场太庞大,在他面前堆积着一个人没日没夜也干不完的活。他隐隐觉得,自己大显身手的创业机会到了。于是,他从银行里取出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钱,把它一沓一沓地从高空散开,然后纷纷落下。看着眼前飘动的钱币,他自己给自己鼓劲、体验那收获财富时的快乐。

凭借10万元注册资金,刘永森成立了北京文山会海速记公司,全身投入速记行业。从会议记录、同步翻译、记者采访、讲话录音、电视台场记、律师取证、法庭记录、各种培训班……业务应接不暇,先后从事过“世界妇女大会”、“知识产权发布会”、“国际周”以及其他各种会议的现场速记记录、各种音像资料的速记和整理、个人传记口述编书等。

他认为,“速记是个不成熟的领域,我碰巧有这个不成熟领域里的成熟技术,把握住了这一点,我就成功了一半;还有,不管面对什么压力,我都会坚持已经认定的目标,这样我就又得到了成功的另一半。”[3]

刘永森讲得太谦虚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从自己的特长出发寻找创业良机,总会找到成功方向的。

1 《张维迎点评首富:找个好的职业经理人》,载《北京晚报》,2001年12月19日。

2 许思仿:《我只看我拥有的》,载《重庆晚报》,2007年9月11日。

3 韦华:《刘永森速记人生》,载《中国企业家》,2000年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