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国内投资尚且存在着许多风险,赴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投资,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所以,要保证这种投资的安全性和可靠收益,非常有必要规避投资陷阱,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血本无归,甚至连带损害我国企业的国际声誉。
对外直接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一是对外部经济环境不了解。
投资需要知己知彼,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风险在于我国企业对所在国经济环境了解有限,这是致命伤。
因为一般来说,对外直接投资如果不是追加投资,总会带有一定的超前性。如果企业这方面前期工作没做好或者产生误判,就可能会从根本上影响投资安全和效益。
虽说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很快,但过去基本上局限于对外贸易方面;虽然国外来华投资不少,但走出去赴国外投资的经验十分缺乏,并且这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具有普遍性。
想当初日本在海外投资高速增长时,主要是依仗着技术上有明显优势,结果就是因为对国际经济环境了解不够而付出了沉重代价,有相当一部分算是交了“学费”。
二是对国外投资市场不了解。
除了了解投资国的经济环境外,对当地投资市场不了解也很容易导致投资失败,甚至血本无归。
例如,我国一家企业收购澳大利亚一个煤矿后,便在当地宣称自己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公司。殊不知,煤炭行业因为破坏生态环境,在当地的声誉并不好,而你现在居然号称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公司,这就更加败坏你自己的声誉了。
类似的情况很多,如我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地权官司、秘鲁的劳工与环境争端和安哥拉部分国民对中国人的反感等,都在当地造成了极大影响。
三是故意回避成熟市场经济国家。
资料表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除了避税港如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等以外,大量集中在法制不完善和腐败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故意回避管理制度完善和成熟度高的市场经济国家,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
我国有许多企业在这些政治独裁和社会腐败的国家投资可谓如鱼得水,并且还原封不动地把国内贿赂地方官员的做法带到国外,有些甚至公开声称能够“搞定”部长甚至总统,实际上这些做法非常危险。一旦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上被人看作是在“传播腐败机制”,就必定会造成恶劣印象,这些企业的处境今后将会变得十分艰难。
四是国有企业身份弊大于利。
我国赴海外投资的企业中,国有企业比重很高,其中中央企业占投资总额的63%,数量上占20%。究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规模大,现金流充裕,又容易获得外汇额度。这些企业自以为市场化程度高,不再听命于政府部门,但在外国政府和民众眼里并不这么看,尤其是一些国家的敏感行业和资源领域是排斥我国国有企业进入的。
例如,我国有家著名国有企业投资美国一个敏感部门时,虽然专门聘请了美国一位非常著名的商业律师帮助与政府和国会沟通,但最终还是遭到了否决。原因之一就在于这家企业的国有背景帮了倒忙,注定这个项目不容易成功。
有鉴于此,我国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应该创造更好的条件,提高民营企业投资比重,这样的对外投资效益更好。
五是交友不慎。
对外直接投资免不了要与所在国政府打交道,这种投资除了要关心是否有利可图与是否有利于当事国政府和人民外,还必须考虑到其他方方面面。
例如,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人权高于主权,而我国则强烈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如果我国的海外投资与集权政府走得过近,就会影响到产品在西方国家的销售。要知道,独裁政府最终是要垮台的,所以这种投资应当从长计议。
六是审批环节过多。
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要经过三个部门审批: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外汇额度,国家商务部发放营运执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判断国家利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认为,这些环节都是多余的。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的外汇审批应当逐步放开。国家商务部与其发放运营执照,还不如利用自身广泛的驻外机构网络,为这些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更有用。
七是对国际炒家防不胜防。
国际金融炒家的胡搅蛮缠,令缺乏国际市场经验的我国对外投资防不胜防,屡屡受挫,常常搞得晕头转向。
据著名金融学家郎咸平研究,2007年到2008年间国际石油价格从每桶55美元一路攀升到147美元然后又跌到40美元左右,我国有许多对外投资项目是这些高油价的买单者,而俄罗斯企业则成为低油价的受害者,最大的获益者是国际金融炒家如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等。
例如,2007年我国对外收购矿产8起,2008年21起,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油价高达每桶147美元之前签订的合同。这时候我国企业大量走出去从事各种收购,实际上是典型的股票炒作中的“追高”行为。而这些行为主要是上述国际炒家安排的,等到我国企业签下远期合约后,国际金融炒家就开始安排价格下跌,一直下跌到每桶35美元左右,从而彻底套牢我国对外投资企业,金融炒家从中一下子就赚了几千亿美元[2]。
从本质上看,这些国际金融炒家的战略思想是要取得石油等大宗商品定价权。因为它们不可能拥有货币发行权,但通过这种办法却能与美元陷阱异曲同工——通过货币贬值攫取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可谓阴险毒辣之极。
[1]黄益平:《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陷阱》,新世纪杂志,2010年9月2日。
[2]刘扬:《郎咸平:油价暴涨暴跌,算计的就是中国俄罗斯》,数字商业时代,2009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