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包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竞争性行业,是基于国有企业的性质和效益而言的。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国有企业在国内竞争性行业中与民争利,大大增加了外贸出口,形成了过多的外汇储备。在我国目前外汇储备过大的背景下,这种出口积累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使得我国在美元陷阱中越来越被动,资产价值越变越少,可谓得不偿失。
二是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多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可是其收益实在不敢恭维,有时候不但不能获取收益,还要把负担转嫁给全体国民。所以,这些企业还不如不投资为好。
例如,2010年末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投资海外的油田及工程项目一共有144个,投资金额累计高达700亿美元(约4480亿元人民币),其中2/3是亏损的。也就是说,这些对外投资不但谈不上效益,而且成了社会财富的耗损者。痛心的是,不仅石油石化行业是这样,其它行业的业绩同样不堪入目[1]。
因为是国有企业,所以它们的这些亏损最终都将转嫁给政府和国民。例如,2010年中国铁建集团在沙特阿拉伯建设的朝圣铁路巨亏42亿元,最终就被转嫁给母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让全体纳税人买单;中冶集团2007年兼并重组唐山恒通集团,到2010年短短4年间就亏损56亿元,总负债超过120亿元;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在波兰因为低价竞标,贸然上马项目声名狼藉,2011年5月在波兰高速公路项目中拖欠费用,引发多起分包商游行示威和烧砸办公场所等暴力事件。
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直属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问题丛生,而这主要表现为内部严重的系统性风险、管理混乱、成本核算不清和对投资结果充斥着虚妄的傲慢,根本不适应竞争性行业的市场化竞争。
三是这些国有企业的国内投资效益同样不敢恭维,并且有这样的规律:国有企业如果不是依仗其垄断和特殊地位,一般来说其投资效益绝对比不上私营企业。
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是自身利益的天然捍卫者,对别人(哪怕是国家)的利益都不会如此上心。正如俗话所说:“吃自己的吓出汗来,吃别人的吃出汗来。”
不用说,任何企业都要赢利,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可是如果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盈利效果不理想,甚至一再“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退出这样的竞争性行业就是理所当然。不幸的是,从实践中看,这种盈利状况不理想比比皆是。
据天则研究所的分析报告,2001年到2008年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获利4.9万亿元,2008年比2001年利润增长2.79倍,净利润增长3.25倍。可是,这并没有包括在此期间应交少交的利息、地租、资源税和获得的财政补贴6.48万亿元在内,否则,这些企业在此期间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6.2%——不但没有利润,相反亏损严重!
这些亏损靠谁来弥补,当然最终还是要转嫁到全体国民头上。其中的对外直接投资,还会大量消耗外汇储备,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也不为过。
为什么会有应交少交项目呢?实际上这才会形成所谓的利润,最终被花费在企业高官和员工福利等方面。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员工的高收入来源并不是利润,而是在吃成本。
再从国内百姓的生活看,我国要远远低于美国,原因之一在于这些国有企业在与民争利。在美国,就连石油和军工企业都是私人创办的。所以专家建议,我国应该放开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和航运等所有盈利行业,让私人投资进入,国有投资只能限制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领域[2]。
果然如此的话,我国的出口创汇就会大大减少,也用不着像目前这样因为外汇储备过多在美元陷阱中越陷越深了。
[1]叶檀:《中国亟需第二次市场化改革》,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7月28日。下同。
[2]肖明:《国企八年获补贴6万亿,委员劝其退出竞争性行业》,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