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做的是赔本生意(1 / 1)

美元陷阱 严行方 1220 字 3个月前

我国需要减少贸易顺差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因为这做的是“赔本”买卖。做生意当然想赚钱,做赔本生意意味着是彻头彻尾的“傻瓜”。当然,这里所指的赔本生意是指从宏观、长期、整体、国家利益和美元陷阱角度而言,并非指一时一地某个企业的进出口盈利状况。

讨论这个问题,必须引进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贸易条件。贸易条件能够较好地衡量一个国家的购买力和国民福利水平,可是在我国却并没有受到应有重视,人们关心更多地是进出口总额和贸易顺差。

所谓贸易条件,具体地是指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1998年以来我国的贸易条件一直在不断恶化中,2008年前三个季度达到历史最低点,接下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得到大幅度改善,2010年初又重新落到历史最低位,2010年2月的贸易条件指数居然只有81[1]。

以2010年一季度为例,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清测算,按不变价格计算,当季由于我国出口价格下跌使得出口部门少收入104亿美元;由于进口价格上涨使得进口部门多花费404亿美元。一进一出合计508亿美元,占我国国民收入的4.9%。也就是说,由于贸易条件恶化,我国国民收入中有4.9个百分点莫名其妙地就被“贡献”给了其他国家,主要是石油输出国和矿产国。这也就意味着我国2010年一季度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名义上是11.9%,实际上只有7%。

所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把我国的外贸出口称为“赔本买卖”。他认为,在我国贸易条件日趋恶化背景下,我国的进出口越多,表明经济结构越是在恶化。

原因在哪里?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进出口结构有问题,进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出口的主要是制成品,这两类产品的价格极大地影响着贸易条件变化。

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表明,2010年一季度我国进口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1%,其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贡献了绝大部分,例如1至3月铜价分别同比上涨61.6%、106.6%和98.7%,一季度原油价格同比上涨89%。与此同时,我国出口价格指数却同比下降2%,是2000年以来一季度出口价格指数的最低点。

值得一提的是,出口价格指数下跌并没有带来进出口数量的显著变化,表明我国在以更高的价格购进更多商品,同时在以更低价格卖出商品,这就是“赔本买卖”的主要表现,其背后反映的是产品结构问题。

进一步展开来说是:

一方面,我国存在着大量的低附加值出口企业,它们的竞争很激烈,产能过剩突出,以至于几乎没有任何出口议价能力。以我国集装箱行业为例,2010年一季度累计出口集装箱31万只,同比增加123.8%。出口金额6.78亿美元,同比增加只有0.4%。可见,利润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我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高达46.8%,意味着我国过度依赖资源和能源类商品进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致使我国大部分进口企业无力把原材料涨价因素转移到产品价格上来。以我国钢铁行业为例,2010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利润率继续下滑,全国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有10家发生亏损,再也无法支撑原来的微利局面。

所以说,这样的出口贸易顺差越大,表明我国资源消耗越严重,贸易条件越糟糕。从发展趋势看,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态势正在决定着我国以后的贸易条件还将不断恶化。

我国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说明什么呢?实际上就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国民福利增长严重脱节,今后再也不能盲目追求这种贸易顺差了,应当把着眼点放到转移经济增长方式上来,尤其是要通过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来达到目的。否则像现在这样,中国人“负责加工制造”,美国人“负责尽情享受”,不是十足的“傻瓜”行为又是什么呢?

话已至此,有个古老的寓言故事可以改编后借来一用。

说是过去有一艘船在海上打翻了,船上的四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一起漂流到孤岛上,大家一起开会如何活下去。

中国人甲说:“我会捕鱼,今后吃鱼就包在我身上。”中国人乙说:“我擅长爬树,采椰子的事包在我身上。”中国人丙说:“我是泥瓦工出身,我就搞建筑吧。”中国人丁说:“我没什么特长,我就负责煮饭烧菜吧。”接下来大家把目光集中在美国人身上,看他怎么说?谁知美国人说他既有高血压又有心脏病还有肥胖症,什么事也干不了,只能每天躺在沙滩上晒太阳。

四个中国人一听很恼火,这不是国内一直批判的“寄生虫生活”吗?可是看看他这样子也确实不行,胖得像头猪,一动就喘得不行,所以只好同意他把身体养好了再作打算。

就这样,四个中国人每天辛辛苦苦地劳动,供养这个美国人绰绰有余,以至于后来居然忘了让这个美国人养病的初衷,每天只盼望着美国人多消费,否则自己就无所事事了,不但“GDP”上不去,而且“出口创汇”也会大幅度滑坡。

俗话说“好心没好报”。由于这个美国人整天在那里什么都不做,结果越来越胖,原来的“三高”更高了,于是抗议中国人的“倾销政策”,并且宣布以后中国人甲每天不能给他3条鱼,只能给他2条,结果引发甲和美国人争吵,说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美国人想,反正我吃不掉,如果你坚持每天要送3条鱼,我只好把其中的1条扔进海里了。虽说这是浪费,但因为不影响甲的“贸易顺差”,甲又能收到“收条”,所以甲对此根本就不在乎,其他人就更不多管闲事了。

这则故事听起来虽然有些荒诞,却大体上能说明目前我国对美贸易的基本格局——中国人负责工作,美国人负责享受[2]。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进一步设想:如果有一天这个美国人死了,四个中国人会怎么想呢?从悲观角度看,这时候的贸易顺差减少了,GDP也降低了,没有了外需,经济速度降下来了,失业率增加了。从乐观角度看,简简单单一句话:少了一个累赘!

[1]范若虹:《余永定:中国外贸在做“赔本买卖”》,新华网,2010年5月14日。下同。

[2]端宏斌:《中国人负责工作,美国人负责享受,世界多和谐》,和讯网,2011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