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国本来是“借钱出去”的,是救别人的急,可有时候往往会因此被“套牢”,哭笑不得,甚至有去无回。被人卖了还只能含泪帮对方数钱,这就完全没有天理可言了。
正如本书前面所说,所谓债权国陷阱,是指与美国相对的贸易国,随着贸易顺差规模持续扩大,必然会成为高储蓄国。这些国家积累起来的美元去向只有一个,就是投资于美国的金融资产,如果放在家里则一文不值。而要投资美国的金融资产,就必须考虑变现是否方便,会首先选择购买美国国债。因为国债的收益率虽然低,可是流动性却高。
不用说,贸易国把自己大量的资金积累以最低成本投向美国,为美国重新把这些美元外汇反过来投向这些国家获取利差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仅仅这样一进一出,美国就可以从中稳赚不赔,并且没有任何一点风险。
读者容易看到,美国虽然从1986年就开始成为净债务国,按道理它向其他国家借债付出利息才是,可实际上美国的对外净收益一直是正数。也就是说,美国不但用不着向其他国家付出利息,还能从中获得利差收益[1]。
具体数据是,2006年以前美国的这笔投资收益累计高达6117亿美元,年平均对外资产收益率为5.59%,对外负债成本率为4.22%,利差收益1.27%。
有意思的是,这些贸易国眼睁睁地看着美国这样明目张胆地赚取利差,还不敢吱声,只能心甘情愿地把钱送给美国,供对方安心赚钱。而美国呢,则把贸易国送上门来的这些钱当作“人质”,归还不归还?什么时候归还?要不要付利息(0利率实际上就是不用付利息)?付多少利息?这些全由美国说了算。
即使这样,这些债权国对美国也是敢怒不敢言:抱怨可以,发发牢骚也没关系,但却不敢抛售美元资产。因为如果大家都去抛售美元资产,就会使得美元资产价格不断走低,从而使得自己手中原来拥有的这些美元资产损失更大。
就在这充满矛盾和痛苦的两难境地中,贸易国们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与美国的金融关系和汇率关系,任凭美国在精神上羞辱自己,在财富上侵蚀自己。
你说,债权国陷入这样的陷阱,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在美元陷阱中,这一“世界难题”很难解决。就连聪明一世的巴菲特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2011年4月30日,在每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股神沃伦·巴菲特在现场解答四万名股东提问时,一位中国记者问他,如果让他来管理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3000亿美元资产,他会怎么做?巴菲特回答说,他会选择投资美元指数基金,但不是像其它基金公司那样听从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建议,而是会会见全球优秀企业经理人,投资全球领先的企业。
当记者继续问他如果让他来管理我国的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会怎么做,是不是也会投资美国国债时,他回答说他同样会选择购买美国国债。虽然存在着美元贬值预期,美国国债对一般投资者来说并不是好选择,但作为外汇储备主权基金来说,考虑的不仅仅是投资回报率,还有许多政治因素[2]。
看看,这正是美国向全球发行美元债券的用心所在:用国债回收各贸易国的外汇储备,不知不觉间就掌控全球经济。
或许正是巴菲特所说的那种政治因素考量,美国对购买美国国债最多的三个国家中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都抱有严重戒心。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一方面称这3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积累大得惊人”,另一方面又称这些美国国债都被“集中在不太可靠的国家手中。”此外,委内瑞拉和伊朗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也排在前列,受到的也是这种“待遇”。
然而,即使出于政治因素考虑,美国国债被大量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就会出现有人希望的那种降低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形成对美国融资不利的地缘政治模式吗?
对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资深委员泰德??杜鲁门认为,这种希望不大。美国金融体系崩溃的可能性只有10%至15%,因为市场最终会自我调节的——美元下跌会有助于增强美国的债务融资能力,让全球各国觉得在美国的投资会更具有吸引力。因为美国是全球流动性最大,透明度最高的市场。
他嘲笑说,从这个角度看,“某些人做出蠢事的可能性增加了,这一点毫无疑问。”[3]意思是说,这些国家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已经上了美国人的当。
[1]张纯威:《美元本位、美元环流与美元陷阱》,国际金融研究杂志,2008年第6期。下同。
[2]徐伟豪:《巴菲特盛赞中国外储策略》,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5月3日。
[3]Frederick Kempe:《是谁买了美国国债》,星岛环球网,2006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