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对美元贬值的睁眼闭眼(1 / 1)

美元陷阱 严行方 873 字 3个月前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可是,虽然大家公认货币升值陷阱的成因在于美元贬值及其发展趋势,却由于美元的全球本位币地位,全球各国对此都没什么好办法。就连美国自己对此也是满不在乎,更没人出面表示对此负责了。

这倒不是美元本位币地位令人害怕,实在是因为美元是全球本位币,全球各国都寄希望于美元贬值来拉动经济复苏。

在这其中,读者尤其能看到,即使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因美元贬值损失最大的欧洲,对此也一直保持沉默。

这并不是因为货币升值陷阱对欧洲不起作用,而是与欧元贬值相比,美元因为是全球本位币,它的贬值更能帮助欧洲国家银行恢复元气,这对欧洲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虽然这时候的欧元在强劲反弹,可是欧洲中央银行始终将利率保持在低水平上,并不急于提高利率。原因就在于欧洲各国更愿意看到在美元贬值基础上出现一个强劲的欧元,而这时候提高利率水平很可能会使得一些银行濒临倒闭。

这是欧洲国家对美元贬值睁一眼闭一眼的根本原因,也是其他各国对此半推半就的内心写照。

毫无疑问,寄希望于美元贬值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对各国的影响大不相同。在这其中,对我国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外汇储备最多,约占全球40%,由于美元贬值而遭受的储备损失最大。真正“受益”多的是那些与美国一样以美元计价,美元储备不多的国家和地区。

具体到欧洲,欧洲虽然有欧元,并且欧元也会因为美元贬值而相应升值,可是要知道,欧洲大多数贸易是发生在欧洲国家之间的,采用的是欧元结算,受美元贬值影响小。另外,欧洲出口行业的竞争力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强,尤其是德国,在产品出口方面能够较好地适应欧元强劲反弹,所以相对来说对美元贬值的担忧不是太大。

从这个角度看,说美元贬值是“美国盛宴下的全球煎熬”一点也不为过。即使进入2011年后,由于葡萄牙和西班牙财政状况非常糟糕而引发欧洲债务危机再度恶化,并且在欧元区国家形成强大反压,各国为了避险纷纷买进美元,从而带动美元升值,但这也只是昙花一现——美元指数除了在2011年1月10日这天重新回到81.31位置外,从此再也没有过什么好表现,并且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自由落体轨迹。

这里的关键是,促使美元不断贬值符合美国根本利益。

因为既然美国已经不可能通过财政增收来消化债务,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大量印刷美元来摆脱债务。据美国学者测算,美国只要连续4年保持6%的通货膨胀率,美国政府的现有债务率就会从95%下降到20%[1]。毫无疑问,与“债多不愁”相比,“无债一身轻”对美国的吸引力更大。

面对这种局面,不仅是欧洲,其他地区也多保持一种沉默或无可奈何。一方面是,目前来看全球还没有一种货币能够在短期内取代美元的全球本位币地位;另一方面,许多国家认为美元贬值幅度还没有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尤其是欧元区国家实行的是统一利率杠杆,这会有助于借用减息措施来遏制美元贬值节奏,多少抵消一些货币升值陷阱。

回过头来看,美国国内又是怎样看待美元贬值的呢?一般认为,只有当美元贬值引发美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美国政府才可能出面进行大规模干预,否则多半会袖手旁观。

至此,读者会非常容易理解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的一句名言了:“美元是我们(美国)的货币,却是你们(其他国家)的问题。”这确实惟妙惟肖地概括了美元陷阱的罪恶阴谋。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40年前某个国家从对美出口中得到3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当时它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换取黄金,二是作为外汇储备。如果当时换取黄金,重量可有1亿盎司;可是如果作为外汇储备储存,这些外汇储备在40年后的今天只能买到0.02亿盎司[2],损失掉了98%!

美元贬值稀释别国外汇储备的速度就是如此之快。

所以,欧洲国家对美元贬值可以睁眼闭眼,我国就万万不能。一方面这是因为我国没有欧元区国家那些用来抗御美元贬值的利器;另一方面是我国的外汇储备数额庞大,在美元贬值中所遭受的损失也大,决不可以坐以待毙。

[1]张锐:《美元贬值:美国盛宴下的全球煎熬》,国际商报,2011年5月10日。

[2]2012年4月24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收盘价为每盎司1643.80美元,35亿美元只能买到0.021亿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