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借债根本没打算归还(1 / 1)

美元陷阱 严行方 978 字 3个月前

美国向全球大肆发行国债,全球各国尤其是贸易顺差国趋之若鹜,似乎双方都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美国国债将来会不会归还?拿什么归还?不能归还了又怎么办?

对此,美国应当是心知肚明的,至少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其他各国呢?当然也不是糊涂虫,只是因为美元是全球本位币,不买美元好像还真的没什么好的投资之处。

但显而易见,问题既然存在,回避总不是办法。尤其是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对此更是不容回避,决不能寄希望于美国政府口头担保,而要实实在在地寻求对策。

从各种迹象看,美国的借债根本没打算归还。

我国著名军事评论家戴旭在一次大学演讲中谈到,他从种种迹象分析我国购买的美国国债是要不回来了。有一次他在演讲中同样谈到这个话题,结果轮到美国经济学家门蒂斯上台演讲时,台下就有人问门蒂斯对这个问题怎么看?门蒂斯启发大家说,当初美国欠英国的债,所以美国把英国打跑了;后来美国又欠荷兰的债,美国又把荷兰打跑了[1]。言外之意不用多说了。这颇有一点像赖皮鬼所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那么,美国为什么动不动想打仗呢?原来,美国是一个军工综合体国家,三分之一的企业在从事军工产品,因为军工产品的利润最高。如果不打仗,这些军工产品就卖不出去,美国的工业和技术进步就无法得到支撑。现在我们所用的手机和电脑最初都是美国的军用技术,后来才转为民用开发的。

更不用说,从历史上看,战争总是跟着财富走的,哪里有钱哪里就更容易发生战争。清朝的时候我国的GDP全球第一,所以日本就专门盯着清朝打。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一仗打胜,就从清政府手里得到相当于日本GDP总额7倍的赔偿,清朝政府迷信至极的GDP一下子就变成了日本的战利品收入囊中。

总体来看,美国的赖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赖账,另一种当然就是间接赖账了。

直接赖账就是在某一天突然宣布其他国家购买的美国国债它不还了。美国人称之为“Broken”,意思是“坏掉”、“断掉”,总之就是“不还了”。这种做法干脆利落,虽是仗势欺人,可是其他国家也奈何它不得。但这种流氓行径并不符合美国在全球的面子,所以政治风险太大,因为这意味着从此以后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会受到严峻挑战。

间接赖账就是美国通过让美元慢慢贬值的方式,化整为零,把原来的那些债务“拖没了”。用中国话来说就是“千年不还,万年不赖”,到最后不了了之。

实际上,这不仅是美国,而是全球西方国家惯用的伎俩。当政府债务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可收拾时,通过货币贬值的隐蔽方式悄悄转移财富、转移债权人财富,只要不失控,就能在达到目的同时把政治代价降到最低程度。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中的部分官员和学者坚持认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储蓄率过高,外汇储备过大。意思是说,中国政府故意压低人民币汇率从而取得贸易优势,积累起了大量的外汇储备,造成全球范围内流动性过剩,压低了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最终促使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出现泡沫,导致泡沫破灭。

言外之意是说,美国在金融危机后推出的一系列救市政策如果导致中国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遭受损失的话,完全是中国的“咎由自取”;美国不必因此停止美元贬值步伐[2]。

顺着这种思路进一步推导下去,岂止是中国的这些外汇储备遭受损失,即使美国完全不还也是中国的“咎由自取”:谁叫这些外汇储备成为引爆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美国在为将来不还国债制造舆论基础。俗话说“听话听音”,难道听不出这话中之话来吗?

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因为目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决定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没有贸易平衡压力(因为它可以通过印发美元来取得平衡)。可是其它国家为了实现贸易平衡,却不得不需要有外汇储备。从数额来看,全球各国所持外汇储备总额约为5万亿美元,大部分在东亚地区;并且大部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形成的。

之所以会在全球出现货币流动性过剩,关键是美国的超前消费模式和国际货币体系有问题。在目前这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一味加印美元,全然不用归还所欠国债,还在那里说风凉话,是名副其实的强盗逻辑。

可是话说回来,美国借债究竟有没有可能归还?什么时候归还?以什么方式归还?仅仅口头辩论和讲道理丝毫不起作用。对于我国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控制并减少美元储备,而不是停留在理论探索和口头表态上,更不能因为寄希望于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而贻误战机。须知,远水救不了近火。

[1]戴旭:《美国欠中国8000亿美元国债不会还了》,青年参考杂志,2010年1月27日。下同。

[2]杨沐:《降低中国的外汇储备风险可从哪儿开始》,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