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记忆原理告诉我们,年龄越小的孩子,越缺乏对事物内在联系的认识,越需要依靠机械记忆;当孩子上学后,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就变得更为有效,记忆效果也会更好。
理解决定着记忆效果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人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然后逐渐缓慢,一段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常常会看到这样两种情形:一种是有些孩子一吃完晚饭就开始做作业,做完作业又找资料做拓宽练习,所有时间都泡在题海中,看上去很用功、也很自觉,可是考试分数就是不高;相反,有些孩子并不急于做作业,而是用少量时间先复习,理解白天学过的知识,整理出知识点,然后分成记忆、理解两部分。需要记忆的,当时就记下了;需要理解的,记住后再仔细加以回味、巩固。这样做,既复习了白天学过的知识点,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作业,作业速度快、效果也好,因为它符合记忆规律。
理解有利于系统掌握知识
每门学科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只有在理解基础上,才能系统掌握知识、学好每一门学科。
例如,哲学这门学科包含了许多原理,这些原理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整体。如果孤立起来单纯地记忆,不但记忆量大,而且还不利于理解。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记忆,就能够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掌握问题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