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复习是记忆之母(1 / 1)

在一定范围内扩大短时记忆的广度,需要依靠对记忆材料的重新识记;材料储存从短时记忆过渡到长时记忆的,也需要依靠重复识记。这种重复识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复习。

复习的安排要符合记忆规律。由于大脑先后储存的信息是相互抑制的,所以,临睡前复习抽象难懂的内容、早晨复习简明易懂的内容(如背诵英语单词),记忆效率更高。

及时复习能够弥补理解记忆的不足

理解对于记忆很重要,可是仅仅理解,还无法形成精确而牢固的记忆。只有把理解和复习结合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才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利用复习加强记忆,并且尽量克服遗忘的消极作用,这种方法称为复习记忆法。复习记忆法的基本前提是复习,通过复习不断强化暂时的神经联系,弥补理解记忆的不足。

复习记忆法的最佳时间是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早晨起床后,孩子头脑清醒,但由于马上要开始活动,所以会明显干扰学习内容,从而产生较多遗忘;晚上临睡前孩子头脑虽然不像早上那么清醒,但接下来就是立刻睡觉,没有什么干扰,所以很少产生遗忘。

经常复习能够弥补及时复习的不足

因为大脑储存的信息强度具有自动减弱趋势,所以,经常采取各种方式复习,会弥补及时复习的不足。这种“经常”的间隔时间和次数,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个人学习特点来决定。一般来说,刚刚学过的内容要多多复习,然后次数逐渐减少、间隔逐渐延长。

经常复习学过的内容,会记得更牢。举例来说,一篇文章如果你朗读6遍恰好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这时候的6遍就被称做学习程度为100%,超过6遍的部分被称做学习过度。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为100%(这里是6遍)时遗忘率为35.2%;学习程度为150%(这里是9遍)时记忆效果最好,这时候的遗忘率只有18.1%,学习程度过多或过少,记忆效果都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