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创新,但创新是很费神费力的。只有让小学生从创新中尝到乐趣,这种探索才能持久继续下去。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让小学生尝到创新的甜头
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创新有时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只有让小学生从中品尝到乐趣,才会不断推动他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不断创新。
武汉市义烈巷小学三年级的王帆发同学,暑假在湖南老家看姑姑绣花时,一根细细的绣花针穿来穿去,每绣一针都得把绣料翻过来覆过去,不仅麻烦,而且进度还慢。他想,能不能不翻面呢,如果可以这样不就节省时间了吗?
后来他去看电影,从银幕上看到渔民用梭子织鱼网的镜头时,马上就联想到了绣花针。回家后,他把两根绣花针的针鼻子各去掉一半,然后焊在一起,这样就成了一个两头尖、针鼻子在中间的绣花针。
这一发明荣获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青少年发明金奖,从此,他的创新劲头更大了。
鼓励小学生把梦想变成现实
未来世界是一个充满创造的世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鼓励小学生把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是父母的应尽职责。
12岁的美国小学生查尔斯,在纸上乱涂乱画了一幅菲力猫,然后递给父亲看。他一递给父亲就后悔了,因为他们兄妹五个从来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过表扬和鼓励,他想这一次也必然是这个结果。
没想到父亲认真地看了这幅画后,连称“棒极了”,这让他激动得浑身发抖。父亲鼓励他说:“你在绘画上很有天赋,坚持下去!”
从此以后,查尔斯看见什么画什么。父亲去世后,17岁的他没有经济收入,不得不离开学校。干什么好呢?他从父亲的鼓励中隐约感到自己有画画天赋,于是一连画了3幅画寄给《多伦多环球邮报》的体育编辑。第二天,该报就通知他已经被录用了,他的工作就是每天给该报体育版画一幅画。
就这样,在失业率非常高的背景下,他得到了第一份工作。要不是当年父亲的激励,他是不可能走上这条道路的。
由此可见,父母的激励是孩子潜能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