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决定着人的一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父母有没有创新观念,则直接决定着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则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的分水岭。”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要更新创新教育观念
这就是说,父母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都要以自己的创新观念来引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
转变家庭教育职能观
父母不能把对小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看作是基础教育的基本职能。既然创新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那就要把它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来看待。
转变家庭教育观
父母不能把知识的积累过程,看作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正确的做法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发现知识、培养探究精神的过程。
转变人才观
父母不要把小学生将来能否上大学和成才等同起来看:大学生未必都是人才,不能上大学未必就不能成才。持有这样的正确观点,才能充分挖掘小学生的潜能,带动其他各方面才能的发展。
要善于用创新观念对小学生因势利导
父母有了这样的创新观念后,要充分因势利导,把这种创新观念运用到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去。
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的王子乔同学,有一次和父母一起外出吃火锅。他们点了半锅辣味和半锅白汤的“鸳鸯”火锅,结果被那半锅辣味辣得够呛,最终只好吃那半锅不辣的火锅。父母因势利导,鼓励他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王子乔想,如果火锅有两个火圈,这时候把辣的那一半火力开小一点或者关掉不就行了吗,这样既能节约燃气,又不浪费食品。
由于市场上没有这种灶具,所以他在学校上科技课时,把想法告诉了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把原来普通煤气灶的一个进气口改成两个进气口,配上阀门、进气管,最终发明了可分火式煤气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