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小学生首先感恩的是父母,对父母为自己的操心、操劳过意不去,而不是认为理所当然。这种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聪明懂事就是感恩
撇开过去那一套封建做法,小学生聪明、懂事、做家务,就是对父母感恩的主要行为表现。
鹤岗市黎明小学的刘一彤同学,在校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是一个体谅大人的好孩子。
她从小就开始自己整理衣物、书桌,自己洗漱,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收拾碗筷、洗抹布、擦桌子等。
她非常喜欢和家里人讲学校、班级里发生的事,相互交流看法,细心听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学习自觉性强,从来不要父母督促。当家里来了客人后,她不但会帮助父母待客,还会和对方自然、亲切地交谈,被评为全市优秀少先队员。
培养小学生感恩的具体措施
总体来看,会对父母感恩的小学生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知道父母的不易
经常让小学生知道父母的不易,让他了解实情,既是小学生认识社会的开始,也有助于他懂得感恩、培养感情。
一位母亲从女儿1岁多开始,就经常坦诚地告诉孩子“妈妈今天做了××、妈妈很累”等,孩子从2岁多开始就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
每次上街时,无论吃、穿、玩的,她只肯买一样。有时候东西不实用,妈妈就明确告诉她:“这个太贵,妈妈没这么多钱”,女儿也会跟着说“这个太贵,我不买了。”上学后,孩子回家后经常会帮妈妈捶背。
经常有让孩子感动的事
经常对孩子说一些容易感动的事,会让小学生变得有情有义。
广州市几所小学的调查表明,目前有55%的小学生认为自己“不容易被感动”或“不知道什么是感动”。在写《我为……而感动》的作文时,只会虚构一些所谓的感人故事来应付交差。而实际上,“不会感动”已经成为当今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后离婚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没有“天经地义”的感觉
父母可以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养育孩子的义务,但并不存在什么“天经地义”的事。如果小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也就不会有感恩之心了。
许多小学生会说,“他们是我的父母,我是他们的心肝宝贝,他们自然应该对我好的。”看看,貌似有理,实是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