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无偿劳动(1 / 1)

劳动分为有偿劳动和义务劳动两大类。对小学生而言,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有些父母让小学生劳动是付费的,有些小学生在答应劳动的时候是要钱的,美其名曰“按劳取酬”,不给钱就不劳动。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倡导义务劳动

从培养勤劳习惯的角度看,主要应当实行无偿劳动;换句话说,只有无偿劳动才能更好地培养起勤劳好习惯。

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的姚仪同学,是个独生子,非常受父母宠爱。可是他同样非常勤劳、乐于助人,而且从来不图回报。

有一次他路过红旗村时,看到五保老人姚林孝挣扎着去拎水,还差一点在水塘边跌倒。他看见后,连忙上前扶姚爷爷回家休息,然后去帮他拎水。

第二天,他联系班上的7位同学(其中5位是独生子女),放学后一起帮他搭“水跳”(一种伸向水塘的跳板),以方便他今后拎水。

从此以后,无论是放学后还是星期天,他们常年坚持去拎水、拾柴、扫地、做饭,骑自行车为老人到镇上去调换米面等。

试想,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有偿服务,那不就变味了吗?

培养无偿劳动意识的具体措施

总体来看,培养小学生无偿劳动意识的主要措施有: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越位

小学生在校读书,经常要手工制作。这时候,父母应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而不是包办代替。否则,手工制作得再好,也无法培养小学生的勤劳观念,只会越来越懒。

从劳动中给予表扬,感受快乐

当小学生为家里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后,父母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感到越做越有劲。并且,在这过程中要逐步明确劳动目标,进一步培养起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学会怎样与人交往。

把事情当做份内事,不图报酬

现在有许多小学生在家做事问父母要钱,有些父母也经常用钱向孩子“购买”服务。其实,不计报酬的劳务更能培养勤劳观念。

有必要让小学生认识到,做家务是他对这个家庭负责的表现,而参加公益劳动是社会公德的体现,这些都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只有参加勤工俭学,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才能获得劳动报酬,但这种情形一般较少。

【试着这样做】

1.勤劳习惯要从小养成,父母不能有宁愿自己做、也不愿意费时费力**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从育人角度看,这种想法很危险,因为它无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动手能力。

2.小学生从3岁开始进幼儿园时,就懂得讲卫生、爱清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所以,这时候就要开始教他怎样扫地、擦桌椅等公益劳动。从这时候开始养成劳动习惯,孩子的一生都受用。

3.培养勤劳习惯,关键是让小学生体验到劳动时、劳动后的愉快心情,明白劳动既能创造物质财富,也能创造精神财富。不要花钱向孩子购买服务。否则,哪天他“不稀罕”钱了,你还能怎么办呢?

4.不必担心小学生做家务会挤占学习时间,他们还没有忙到这一步。事实恰恰相反,勤劳的小学生见识更广、身体更棒、动手能力更强,这才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