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日益多元化,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杰出小学生的周围,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环境都比较注重这种道德认识的培养。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学校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小学生生活在多元社会文化中,社会环境尤其是学校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
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的董辰辰同学,刚进初中时,有一天在教室里帮老师整理作业,老师要他去办公室把抽屉里的图章拿来。说完后,看到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便问他怎么不去?董辰辰说:“我们(小学)老师说过,主人不在时不能动别人东西。”老师赞赏并惊讶地看着他,问“你是哪个学校的?”他自豪地说:“府学小学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冉乃彦教授于1987年和2004年两次用同样的问卷对小学生的诚实品质作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987年的小学生,道德认识基本上局限于家庭、学校的狭隘范围,44%出现过不诚实表现。而2004年的调查表明,他们的道德认识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没有再出现不诚实”的高达73%。
这表明,社会现实对小学生的影响更深刻、更能产生实际效果;现在的小学生比过去更有见解、更敢于说真话。
什么时候能善意说谎
目前社会上欺骗欺诈、假冒伪劣层出不穷,让小学生及早意识并区分“必要的谎言”、“善意的谎言”,不仅有可能,而且有必要。
现在的问题是,对于这么小的孩子,他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恰当掌握“必要”、“善意”的分寸,并且这种“口子”允许开到多大、会不会“决堤”,无论家庭还是学校教育,都要冒很大的风险。
那么,杰出小学生及其父母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概括起来,他们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通常要求他们遇到以下3种情形时要善意说谎:一是遇见不信任的人(如骗子);二是对方(如病人)无法理解、承受事实真相时;三是做好事不图名、不为利时。考虑到小学生必须生活在“信任关系”中,这种范围不能随意扩大。
这种教育如果进行得好,不但不会削弱小学生的诚实守信,还会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因为归根到底,倡导诚实并不是为诚实而诚实,与价值原则相比,诚实原则并不是最高原则。例如,有时候只有善意说谎才能保住既得利益时,或者从长远看,更便于为真理而斗争时,这种“不诚实”就是有“价值”的。这样的道理虽然对小学生来说过于深奥,但事实如此。
【试着这样做】
1.家庭、学校、社会都要重视诚实教育,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小学生处于他律阶段,虽然能够说实话,但对于其中的道德意义还无法正确理解,父母不能因为孩子能说实话就有所懈怠。
2.小学生涉世不深,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所以,对他们的诚实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从小事做起”、“不说谎话”。过于深奥的大道理,无疑是对牛弹琴。
3.在具体行为要求上,要有一定递进性:对低年级的要求是“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要及时归还”;对中年级的要求是“不隐瞒自己和别人的错误”、“拾金不昧,不贪小便宜”、“不要不懂装懂”;对高年级的要求是“讲信用”、“讲真话”、“一诺千金”。
4.低年级小学生很难理解“必要”的说谎和“善意”说谎,原则上只要求他们“说实话”就行了;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则可以让他们分辨什么是“必要”和“善意”说谎,但应注意积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