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包办,但也不是不管(1 / 1)

现在的家庭教育有两个极端:要么溺爱孩子,一切包办代替;要么打着尊重孩子独立性的旗号,对孩子放任自流。在相当一部分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中,就有被父母和老师忽略的因素在内。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健康的争强好胜能促使成才

对小学生不要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闻不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健康的争强好胜心理,早日成才。

驻马店实验小学的胡二广同学,3岁时被高压电夺走了右手小臂,剩下的一只左手无法完全伸直五指。是争强好胜的性格,促使他7岁时跟着教练蒋素华练习用左手打乒乓球,后来在校长李征国的慧眼识才下,顺利进入该校读书。在热情鼓励和严格要求下,胡二广的性格得到了健康发展。

由于平衡能力差,胡二广一次次接发球失败、一次次摔倒在地、一次次艰难地爬起,都没有难倒他。

经过勤学苦练,他获得了2005年全国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男子乙组TT7-8级单打冠军、TT6-10级单项比赛亚军、TT9级团体冠军,成为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二线队员,入选为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苗子选手。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

心理学认为,每个小学生都需要被关注。如果父母因为“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对孩子缺少应有关注,孩子往往就会这样想:我一定要比别人强,这样我才能得到别人包括父母的关爱。

而在这种心理下长大的小学生,表面上看具有了独立性,可是其内心是柔弱的,非常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被爱。而一旦找到这种情感体验,又会变得非常依赖。

而且,他们的这种争强好胜如果在未成年时没有得到充分表达,还会在成年后会继续争强好胜,结果很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引发人际关系紧张甚至斗殴。

正确的方法是:承认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但这种争强好胜不应建立在忽略孩子内心需求的基础上,否则会得不偿失。

【试着这样做】

1.争强好胜的小学生最容易在合作性学习中进步。传统的封闭性学习,把孩子一个个孤立起来,不愿意和同伴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除了学习上的损失外,也不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2.不要打击小学生的表现欲,相反,还应用心发现、充分理解、适当鼓励、尽可能保护这种表现欲,因为这是小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的外在表现。保护表现欲,就是保护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对于缺乏争强好胜心理的小学生,要精心培养。有了这种争强好胜,孩子会在不用父母和老师启发、诱导的情况下,自觉而主动地参与各项事物。这时候一给他提供用武之地,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4.各种多媒体工具(如学习机),其中有预先设置好的录音提示,耐心鼓励孩子“答得很好”、“你真聪明”、“好好想一想”、“再来一次”等,这既有助于增加练习量,又非常符合小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