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反贫政策的启示与借鉴(1 / 1)

贫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从以上对各国的反贫困政策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反贫消贫没有“万金油”的良方。巴西、马来西亚和印度这三个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各有侧重和特色,也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这些境外的反贫困政策都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在巴西,“财富先要创造才能分配”的思想曾经大行其道,从而导致了社会的严重两极分化。虽然巴西社会认为收入的不平等分配只是一个必需的经济发展阶段的暂时现象,但是严重两极分化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经济进一步起飞的“瓶颈”。大量的贫困人群陷入了更为穷苦的境地,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不安,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出口制造业,广大农村居民处于贫困线之下,帮助农户脱贫成为巴西反贫困的重要任务。

为了扭转局面,大量的反贫困政策陆续出台。除了出台直接调整财富分配的利税法规,巴西当局还采取了一系列使贫困人群直接受益的措施,如东北部农业发展计划。东北部农业发展计划包括土地再分配计划和信贷计划,这些计划的直接受益对象就是长期受贫苦困扰的农户,帮助他们购置土地、农机以及其他一些农业物资,给予他们脱贫的物质基础,并且给在亚马孙地区定居三年的农户提供为期三年的贷款,给予他们脱贫的经济动力。政府不但在物质和经济上提供援助,还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户脱贫的政策。其中,“出口走廊”计划就是一个制定合理、实施有效、效果良好的政策。

巴西政府为了鼓励农产品走出国门,打向国际市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的政策,大大压缩了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以低廉的价格打造巴西农产品的品牌,从而以需求带动生产,大大发展了农业生产和产品加工业。此外,巴西政府一直有个很重要的反贫困战略——“发展极”战略,简单的说,就是发展一个经济空间,通过该“发展极”的扩散效应来带动周边不发达地区的发展,用这种积极的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使该地区的贫困人口可以享受财富增长的成果。比如位于亚马孙地区的“马瑙斯”经济发展极,不但有着自由贸易的政策优势,而且税收政策非常优惠,对许多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有着很大的吸引力。马瑙斯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带动了整个亚马孙地区的发展,扩散效应十分显著。

从巴西“出口走廊”和马瑙斯经济发展极的实例可以看出,反贫困不应该单单只在贫困地区的一盘棋上“调车走象”,更应该有整体思维,在更大的范围中实现经济资源的整合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但地区与地区间加强一体化发展,还应该在国际间找到发展增长点,拉动农业发展,消除贫困人口。

与巴西相比,马来西亚的贫困问题似乎更加错综复杂,由于殖民时期的社会问题的遗留,贫困与族群问题交织在一起,土著原住民为贫困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各族群间的社会差别相当大,种族之间的隔离和仇视有增无减。因此,马来西亚政府一直将族群问题当作贫困问题的核心矛盾,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也是以族群问题为中心而制定。虽然在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政策有所不同,但是对族群问题的关注却是贯穿其中。

1971~1990年这段时间施行的新经济政策着重在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意图通过对土著利益的保护消弭族群隔阂,消除贫困。在1990年之后,国家发展政策替代了新经济政策,修改了贫困标准,将“核心贫困”家庭作为反贫困的重点,同时更加重视土著的就业问题,通过强调土著参与现代经济部门来增加个人收入,并且保护私人产权。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有效地反贫困,就要先确定贫困标准,只有拥有真正合理的贫困测量标准,才能找到贫困中的“最贫困”人群,专门制定适合该人群的专项计划与项目,这样必将能大大提高反贫困的效率,集中力量消灭“核心贫困”,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最弱势的群体,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怪圈。

印度与中国的情况在很多方面比较相似,同为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大国,分别是世界上第一、第二大人口国家,现在又都是面临着经济发展和反贫困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反贫困政策一定会有很多有益的启示。自印度独立之后,如何缩小经济水平差距,改变积贫积弱的状况,成为历届印度政府的难题。反贫困政策的制定在每一个“五年计划”中都有所突出和体现。“土地改革”和“绿色革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广大贫苦民众的粮食问题,饥民危机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除了直接向穷人提供基本消费品和医疗卫生等服务(公营分配制度)以及开展“就业计划”,印度还有一个特色组织,起到了十分有力的反贫作用。在独立前的印度农村,绝大部分农村信贷都是高利贷。虽然独立后的农村信用社有了很大发展,农民依然很难得到资金支持。为了解决这个“瓶颈”难题,基于民间一直存在的“轮流存贷协会”以及寺庙基金等小额信贷的传统形式,印度政府发展了“农村妇女自助团体”。该组织在印度发展势头良好,为许多贫困家庭提供了资金支持。正因为这一创新组织在反贫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大力推广,许多非政府组织也给予各方面的支持。

这使我们认识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创建成本最低的路径来建立。比如印度的农村妇女自治团体就是仿照了传统的轮流存贷协会的方式来运作,并且在相互十分熟悉的小团体中开展,大大减少了其中监督管理的成本,提高了资金利用的效率,为需要资金发展生产的家庭解决了一大难题。正是因为该组织运作方式成熟、资金管理模式高效,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都各自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反贫困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力量与资源,创造性地改造利用已有组织与制度资源,才能发展适应实际情况的新组织,有效地发展经济,缓解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