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 / 1)

皮特·格利菲曾指出了当今三条不能忽视非营利组织的原因:首先,英国、美国和北欧的福利国家正在尝试着以非营利组织的形势提供社会服务。其次,资助社区服务提供了一条潜在的中间道路,即在由税收支持的国家服务的花销和市场提供服务所导致的严重的劳动力市场不平等之间的一条道路。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比国家提供的服务更廉价,更具创新性、回应性,他们可以提高生产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非营利组织是形成后工业福利国家机构的重要来源。提供就业的服务部门的重要地位和政策上对于志愿组织以及社会企业的重视,都使得非营利组织处于一种重要的战略地位,能够影响社会政策的改革。

在以管理理念为前提的实际社会管理中,非营利组织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和私有化的工具日益受到西方福利国家的重视。例如,德国努力通过向社会服务的合同中引入竞争性的投标使补助政策变得更有效率。非营利组织不再被视作是在传统福利国家的文献中所描述的过时的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已由原来的服务和准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补充角色,向与其他组织平等的角色(或者是竞争者)转化。它们已经成为由简单的方程式“减少政府参与=减少层级化=增加灵活性=增加有效性”所指导的福利国家改革的工具。

一、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就业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加强,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北美、亚太地区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非营利组织作为卫生、社会、教育、文化等各种服务的提供者,其经济地位普遍有所增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非营利部门比较项目在对22个国家的非营利部门进行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这22个国家的非营利部门是一个1.1万亿美元的产业,它雇佣了近1900万个全职工作人员。非营利支出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6%。如果将这些国家的非营利部门比做一个单独的国家,那么它将成为世界第八经济大国。非营利组织的就业实际上在工业国家中的增长非常迅速,甚至普遍超过了服务的增长。据估计,在13个工业国家中,非营利组织中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3%~12%不等。这反映了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不可动摇的地位。此外。为了满足诸如家庭护理、儿童照顾等个人服务或是如社会住房、劳动力市场培训等社会服务的需要,工业国家的政府正在向非营利组织求助。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非营利组织的高就业率是与福利国家的财政体系紧密相连的,尤其是与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有关,也与服务部门,诸如卫生、教育和福利的高需求有关。

二、非营利组织有利于培育社会资本

非营利组织有利于培育社会资本,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改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罗伯特·D·帕特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某种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可以通过促进合作行动而提高社会效益,社会资本一般具有公共品的特性,它更重要的不是对个人的有用性,而是体现为集体层面上的公共精神,这样的公共精神将有助于集体行动中的广泛合作,并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从而促进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强大的、有活力的公民社会是以面对面关系的密集网络构成的社会基础结构为特征的,这种关系横穿了社会断裂面(诸如民族、种族、阶级、性取向和性别),并且这种关系是强大的、回应性的民主政府的重要支柱,而非营利机构正是与这样一个公民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互惠的、公民权的、信任的规范正是在公民结社的网络中体现的。简单地说,新托克维尔思想的精华就是:公民社会建立社会资本,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因此,公民社会不仅仅是强大国家的有力保障,也是建立社会凝聚力的一种机制。

非营利机构的建立加强了信任感和社会融合,对于现代社会的运转是非常必要的。1999~2000年的欧洲价值报告中显示,参与的32个国家中的28个国家,在协会的会员身份数目与人际间的信任之间有着积极的和显著的相关性。欧洲价值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拥有三个或更多的会员身份的回答者信任他人的数目是没有任何会员身份的人的两倍。总体上,会员身份的增加与信任他人的可能性存在着一种线性的相关。这表明人际间的信任与志愿协会中的会员身份之间是有很大关系的。因而可以看到,参与志愿协会会在志趣相投的人们之间创造重复的“建立信任”见面的机会,这在其他领域,如商业和政治中也同样适用。目前,在发达工业国家,政府都十分重视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这一功能,将“对社会资本的破坏”视为问题,而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建立志愿协会和社区组织。

三、非营利组织参与政策制定能促进民主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在政府决策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不可小觑的力量,为政府决策提供各种各样的咨询和参谋。公民通过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政策制定,进而参与社会管理,能够更好地表达公民喜好,从而影响政策的制定。吉姆斯·M·菲利兹将非营利组织分为三类,公民的非营利组织、政策推促的非营利组织、实施政策的非营利组织。这一分类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非营利组织在影响政府决策阶段的地位与作用:

(1)公民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是搜集并且分析信息,以便公众可以更加有效地参与到政治过程中,更容易监督政府官员和机构。这通常是通过对政府结构的研究,提供信息,并且提出改革的建议,从而他们可以建立一种公共物品,而这种职责是不可能由个人或者是营利组织履行的。一些专业性的学术研究团体正在成为政府的智囊团,为政府的决策发挥咨询作用,推动政府的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可以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进是互为促进的。

(2)政策推促的非营利组织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形成政策提案,提供和分析政策选择,并且监督所采用的政策执行情况,从而影响公共制定政策的过程。2001年,欧盟颁布了关于“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的商讨文件”,强调了非营利组织作为公民社会一部分的重要性,即除了需要在工会,雇主和政府之间建立更加熟悉的“社会对话”。还需要建立“公民对话”。这份文件承认了非营利组织在建立参与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3)实施政策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是那些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和社区组织,此外还有一些监督政策执行的非营利组织。政府从一些社会领域的管理中退出,公民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自主管理并参与社会管理。人们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关系是民主的,并且这种民主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自由民主自律逐步形成了人们的民主政治。

四、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社会公共物品,满足社会成员多元化的需求

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提供社会公共物品,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对弱势群体起到了保护作用。

由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非营利组织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政府和市场均不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物品。根据中位选民定理,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公共服务都倾向于满足社会成员的中位性的需求,并往往以统一规范的方式提供。而在现实世界中,每位社会成员由于自身的差异性,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通过非营利组织,社会成员可以获得不同层次的公共物品,满足其多元化的需求。非营利组织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志愿性组织,不同于公共部门,不采用金字塔式的等级式体制,正是由于这种平等、自治和自主开展活动的特点,可以使非营利组织能够较容易收集、加工信息,因此非营利组织往往能够比公共部门更加敏感地觉察到人们的需要。目前西方福利国家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计划来实行社会管理实践,提供公共物品,而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参与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主体。非营利组织的这一特性可以使其在保护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非营利组织在福利改革中起到的作用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使得非营利组织在西方福利国家中的福利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起,欧洲福利国家就开始进行改革。在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影响下,一直强调市场化,即将一个更加混合的福利经济和市场原则引入政府部门。例如,美国的福利国家的兴起一直是伴随着政府提供资金,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在提供服务中,非营利组织是非常活跃的,它被期望满足“合同文化”的需求。但是,最近西方福利国家更加强调在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显示了非营利组织在西方福利国家改革中日益重要的地位。这也体现出以管理为理念的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

从历史上看,非营利组织一直是政治体制概念化和在欧洲提供社会服务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福利国家改革包括重新协商伙伴关系的概念并且使伙伴关系的概念制度化,这是基于相信非营利组织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建立一个积极的福利国家,并且它也是提高竞争和解决社会排斥的一种手段。

目前,与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西方福利国家进行改革的重要方式。例如,1998年,英国首相布莱尔签署发布了“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COMPACT),在黑人与少数民族志愿组织、咨询和政策评估、政府采购、志愿活动、社区等五个方面确立了合作原则,以及适度放宽一些政府补助的政策限制。COMPACT是英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项指导性协议,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以达到互益的效果。2001年,英国的三分之一地区实行这一协议,到2004年,在英国的地方政府都实行了这一协议。法国在2001年也实行了类似的协议。

六、非营利组织有利于增进多方位的交流

非营利组织有利于增进国际间的合作,国家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有助于不同价值观、理念的交流,以此来更好地解决问题。

NGO正在国际管理体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1981年的13000个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增长到2001年的47000多个。此外,在NGOs与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发展计划,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之间的正式的组织联系在1996年至2000年上升了46%。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注意到全球公民社会和具有显著规模的跨国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并且这些非营利组织都具有复杂的超国界、超大陆的组织结构。例如,国际关怀组织(CARE)是一个拥有12,000个专业成员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1945年,宗旨在对抗全球贫穷问题,目前在70多个国家提供穷人所需的援助,并寻求解决贫穷问题之道及推动各项人类需要的计划;在创立之初,CARE是美国汇款到欧洲的合作社,帮助各国解决贫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