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2002年初,在武汉市某区的中小学校,谁扔果皮纸屑、谁不做早操、谁说脏话,班主任都一清二楚。
难道这些班主任有“千里眼、顺风耳”吗?也是,也不是。原来,这些学校有一支专门由学生组成的“督察队”分布于各个班级,他们无处不在,专门负责打学生的“小报告”。
【扪心自问】
一听说“小报告”,上了年纪的家长都记忆犹新,甚至会不寒而栗。说穿了,所谓打“小报告”就是告密,历史上许多冤假错案就是由“小报告”造成的。“小报告”让学生之间互相猜疑,让老师对学生冷眼相看,让无端受猜疑的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历朝历代为人所不齿的做法,居然会堂而皇之地引入校园管理,确实令人一惊。
由此可见,学校和老师怎样端正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态度,还有许多文章要做。
不是文明管理,而是恐怖统治
“**”的悲剧没有过去多久。历史教训表明,“小报告”不可能带来文明管理,而只能导致人人自危的“恐怖统治”。为了远离“小报告”,人们不得不中规中矩,“见面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最终导致人性的扭曲与异化。
中小学生天真无邪、童言无忌,作为未成年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和不守纪律行为。本书前面已经提到,这些违纪行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他们成长道路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
学校作为教育人的场所,本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加强正面引导,如果采用让学生打“小报告”这样的卑劣手段,就会与教育人的初衷背道而驰。
再说,历史上的打“小报告”游戏通常存在于成人社会中。现在学校利用学生的幼稚把它用于未成年人世界,只会加速泯灭他们的天性、禁锢他们的思想。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将来又怎么会有创造力和正大光明的健康心理呢!
打“小报告”让她学会了见风使舵
湖南省石门县一位中学生,发现班主任经常多收学生的钱(有一次竟多收了每位学生35元,全班合计2310元),于是想去告发班主任。她把想法告诉了另一位同学,这位好朋友表面上很支持她、暗地里却在老师面前打了“小报告”。
班主任知道这件事后,经常三番五次地找她麻烦,逼得她“走投无路”只好逃学。这是她第一次逃学,时间为2小时。由于她实在很想学习,所以2个小时后马上返回学校。当她重新回到教室时,班主任马上借故撤了她的班干部职务。
下课后同学告诉她,班主任老师趁她不在时,说她“不是什么读书的料,将来一定是‘坐台’的!”作为一名中学生,她当然知道“坐台”的含义,差点气得精神崩溃!
从此,她学会了见风使舵,人前说人话、人后说鬼话。
学校应当有学校的气氛
培养合格公民应当从点点滴滴做起,为此,老师必须克制自己,时时想到一言一行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002年11月17日,成都市某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A班的4名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该班学生正在酝酿集体转学。
究其原因,主要是A班的外语老师十分情绪化,要么对学生布置太多的作业,要么根本就没有作业,每次学生都要看她脸色行事。而且,该老师在上课时很爱打扮,夏天经常穿着露脐装就上讲台了,上课时经常讲与教学无关的内容,例如在讲台上说某歌星喜欢她的亲戚等等。
该校的其他老师认为,老师上课时着装严肃一点,例如裙子不能超短、衣衫不能吊带、不能穿拖鞋上课,应是约定俗成的基本原则。
因为讲台毕竟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地方,女教师在上课时穿着过于夸张,必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条件的话,老师应当像学生一样穿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