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当年陶行知先生听说自己一位当校长的好友,因为不愿意牺牲学生的灵性而不抓会考,结果导致所在学校的会考成绩不理想,就给这位好友写了一封信表示祝贺。并且说,如果成绩考得好,“贺客”就要变成“吊客”了。
陶行知先生的举动,在今天不可能再看到了,因为哪个校长也不敢蔑视会考。
【扪心自问】
学生的灵性是最可贵的东西,这位校长正是因为爱护学生灵性而不去狠抓会考的,所以才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可以说,爱护学生的灵性就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遗憾的是,目前中小学校长中有太多的人不尊重教育规律,或者说为了自己和学校的一己利益,不惜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去追求高分、高升学率。只要学生在短期内能够提高若干分,哪管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在这里,实际上牵涉到一个校长的使用和管理体制问题。没有一个科学而开明的管理体制,要产生真正的优秀校长就难乎其难。
报考条件和录用过程
这里我们首先来看看法国中学校长的录用与管理,或许能够从中产生共鸣。
法国教育部每年都要根据空缺或新增岗位的需要,颁布录用中学校长的考试办法。凡是年满30岁、实际任职5年以上的A类公务员,都有资格报名参加考试。招聘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条件可以在此基础上放宽。
录用考试包括预考和正式考试两部分。
预考主要是呈交文凭、职称、曾经任职学校或其他部门的情况、任职经历、申请动机、学区长和其他主管首长的意见。
正式考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15分钟的自我陈述,然后是45分钟的与评委对话,目的是了解报考者的业务知识、能力、报考动机、交流能力。
考试通过后,接下来就是为期两年的实习期,实习期满由教育部人事部门根据学区长的意见决定是否正式录用。
考核依据和职责权限
在推荐中学校长晋升职务时,通常需要审查下列条件:胜任职务并且体现出工作质量;积极而开拓性地领导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战胜困难、走向成功;个人的任职资历、岗位的余缺调剂、学校的发展需要。
中学校长的职责权限主要有:保证国民教育原则和价值的实现;代表国家在学区长和学区督学领导下执行国家教育政策,使学校的人财物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和最合理使用;领导制定本校的发展规划;创造条件,使学生过上有责任的校园生活;与地方部门协商解决学校运行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资、财力、学校财产、人员的安全环境;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界的合作关系,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点对于职业中学尤其重要);配合教育督学做好对学校教学的评估工作、提高教师能力等。
各地纷纷探索校长管理新路子
在我国,中小学领导干部管理改革措施也已经纷纷出台,在校长的录用与管理方面各地正在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
例如2001年初南昌市出台规定,新任中学校长一律实行招聘制、选聘制,取消行政级别。
广州市黄埔区更是以15万元的年薪聘请了一位中学校长。这一举措出台后,某教育网站通过对2423人点击调查,高达39%的比例表示“赞同”,另有39%的人表示“不能一概而论”,其中尤其是教师身份的认可率更高。
为了把学校和家庭打造成一个“教育共同体”,南京市从2002年6月开始在全市中小学推广“校长向家长述职”活动,校长向家长们现场述职、汇报学校情况,同时请家长当即为学校各项工作打分、填写评价表。
述职内容包括学校如何体现办学特色、如何改善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如何提高、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等,目的就是为了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感,并且趁此机会让家长参与监督,请家长帮助学校找差距。
家长对学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必须尽快做出整改措施,并且将结果通过家长书的形式告诉家长。
所有这些,都为中小学校长的录用和管理尝试一条新路,对学生的成长极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