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简单套用企业管理方式(1 / 1)

【镜头回放】

在某县重点中学新学期班主任会议上,分管校长宣布:“从本期起,班风将同班主任工作考评相挂钩:平时学生的课堂纪律扣分、早操扣分、课间操扣分、眼保健操扣分、清洁卫生扣分、吃零食扣分、迟到扣分,还有运动会名次、艺术节名次、板报评比名次等,一律与期末班主任奖惩挂钩。分数高者奖金就高,分数低者奖金就低!如果出现打架斗殴等重大违纪情况,班主任期末奖金‘一票否决’!”

【扪心自问】

没有人否定,学校与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育人的地方,而育人的主要方式应当是思想政治工作。

这位校长宣布,把班主任所在班级所有学生的违纪扣分通通记到班主任年终考核的头上,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可谓不严格,也不可谓不苛刻,可是却未免把育人工作简单化了,并不符合教育规律。班主任对校长敢怒不敢言,到头来势必把矛盾转嫁到学生头上,同样用各种方式来摧残学生。

把学校当作企业进行管理,这样的校长可以说是不动脑筋。因为事实上,对班主任进行管理和评价还有许多成功有效的方法,其效果要比它好得多。例如:

个性评价

主要是针对班主任的不同个性(如能力特点、工作风格等)进行不同评价,大可不必搞一刀切。只要班主任能够把班风搞好就算考评合格。

过程评价

所谓“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校长评价班主任工作往往强调结果,这种结果又分为整个班级的整体结果和单个学生的具体结果两部分,通常以学习成绩为衡量标准。

而实际上,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待班主任在这过程中究竟尽了多大力。尤其是对于生源不好的班级,这种过程性评价尤其重要、合理。

相互评价

校长可以评价老师,反过来也应当允许老师评价校长,决定校长的饭碗。这并不是“犯上作乱”,而是一种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对学校管理和学生成长都有极大好处。

综合评价

不以成败论英雄,尤其是不以某次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低论英雄。

这种综合评价,既包括德智体美劳、教育科研、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方面的评价,也包括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坚决不搞任何形式的“一票否决”。因为说实话,这样的“一票否决”就是你校长来兼班主任恐怕也难以胜任,不信可以试试看?

以上各种考核和评价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合情合理。单纯用班级扣分来考核班主任,看似简单,其实难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到头来不但使考核流于形式,而且怨声载道。

大凡一个学校,总有一些“差班”甚至“烂班”,至少是“五个手指不会一样长”。这样的考核制度不利于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差生”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健康成长。

例如在本案例中,该校班主任就纷纷通知第一节课迟到的学生干脆不要进校门、而是等第一节课结束后再进教室。因为第一节课的迟到,是由值周老师和值周学生在校门口统计的,上报后必定要扣除“班级纪律分”;而他们在“旷课”一节课后进入教室,考核是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掌握的。由于“县官不如现管”,所以反而不必扣“班级纪律分”了。

另外,该校还有一位勇敢的班主任找到教导主任,坚决要求退掉校长硬塞进来的关系户学生:“当初校长告诉我,这是某某局长的儿子,因为打架斗殴被原校强令‘休学’,因为信任我才放到我班上的。我倒不怕这个学生淘气,我最怕的是‘一票否决’,敲掉我的奖金甚至敲掉我的饭碗。”

后来,校长亲自出面承诺,该学生作为“特例”不在“考核范围”以内。这个矛盾总算解决了,可是试想,这样的考核制度还有什么公平、合理性可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