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一位语文老师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时,发现教室里一片叽叽喳喳声。原来,上节课刚刚考过物理测验,此时此刻学生的大脑皮层异常兴奋,正在纷纷议论考试的得失,还没有转到语文课上来。
【扪心自问】
这时候,语文老师通常会要求或干脆喝令学生“收心”,把心思集中到语文课上来。当然,也有更艺术的方法,这就是用即兴闲聊代替直接批评。
用闲聊代替直接批评,在不经意间往往能收到异曲同工之效,比直接批评的效果更好。既显示出老师幽默风趣、知识面广,又能起到“春雨潜入夜”的作用,易于为学生接受。
引人入胜的师生对话
为了能让学生情绪赶快安定下来,使他们该兴奋的(与语文课相关的大脑皮层兴奋点)区域逐步兴奋起来,语文老师开始了以下一段即兴闲聊,为调动学生兴趣起到了一个铺路搭桥的作用。
老师明知故问:“刚刚考的是物理吗?”
学生们不知老师所问何意,便随口答道“是。”
“现在我们也来考一下物理,好吗?”
学生们如坠五里云雾之中,一下子安静下来,不知如何作答。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相对论!”学生们感到老师的提问没有恶意,于是大声回答。
眼看已经调动起了学生的兴奋点,老师话题一转,“不错。不过我对他更感兴趣的是这样一句话:‘在一个大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越长,与外界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多着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说明一个怎样的道理,并用我们上节课学习《劝学》时所学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个道理。”
马上有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语文老师满意地说:“很对,请坐下。下面我们接着分析昨天的课文。”
就这样,经过这位老师转了一个弯的成功铺垫,仅仅只有一分钟,他就把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转移到语文课上来,起到了曲径通幽的效果。而且,其中没有半点批评学生的意味。
即兴闲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即兴闲聊由于没有把学生“一棍子打死”、没有命令他们“免开尊口”,所以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
例如,在一次数学课上,由于误会,老师严厉批评了数学科代表。科代表刚想站起来进行解释,却被老师生硬地制止住了:“你不用多说,这件事我很清楚”。于是,科代表只得带着满腹委屈和不满坐下。
从此,科代表对数学老师开始感到反感,渐渐地连他的课也不想听了,更不想主动问他。期末考试时,科代表的数学成绩明显下降了,从原来班里的第2名直落到20多名。
如果这位数学老师也能像上述语文老师一样,用闲聊的方式拐弯抹角批评科代表;至少,在科代表进行解释时能够给他一个机会,事情就不会闹到如此地步。
这反映了老师是否拥有批评艺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一个法治国家,在一个公平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不管是谁都没有绝对的权利和绝对的义务。
如果老师要求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课堂上要保持“安静”、要绝对“听话”,老师说对的就是对的,老师说错的就是错的,不听老师的话就不是好学生;以至于学生把“我们老师说的”当作“最高指示”,老师的讲话就是“圣旨”;这样的环境下最容易培养出“奴才”,而不是人才。
这样的家长式教育,只会导致用成人的权力剥夺孩子的权利,将来等他们长大成人后,再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去剥夺下一代的权利。一代又一代,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轮回。
显然,这样的“奴才”教育根本不符合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