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两位小学五年级学生因为语文测验成绩不好,被任课老师罚抄生字60遍,要求第二天上课前必须上交。可怜这两位学生总共错了40个字、170个词,直到第二天下午放学时还留在教室里抄写。
其中一位学生说:“我的手都写麻了,可这是老师的命令,只好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扪心自问】
过去叫“师道尊严”,现在叫“尊师重教”。这两位学生直到第二天下午放学还留在教室里罚抄,相比之下,老师的尊严得到了保证,可是学生的尊严却被人淡忘。要知道,学生也是有尊严的呀,用这种方式来惩罚学生是不正确的。
现代教育最缺乏以人为本理念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最缺乏的是“以人为本”。这几年由于遭受老师、家长体罚导致学生人格受到侮辱,从而酿成悲剧的事件并不少见,归根到底,这都是缺乏“以人为本”理念的恶果之一。
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是培养和造就和谐的人。然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却难以做到这一点。不管是学校里还是家庭中,被教育的对象往往被当作“机器人”来看待。而要造就和谐的人,最大的前提是把被教育对象当作活生生的人,否则又怎么谈得上发掘他们的自身特质和潜在能力、让他们的身心与智能得到健康成长呢?
自尊和自信是通向成功的通行证
不难发现,在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潜意识里,孩子们什么都不懂,必须对他们加以训导、塑造、雕琢。稍有不从,或者达不到预定目标(学校的升学率、家庭的希望)就要遭到惩罚、训斥、贬低、羞辱、罚写、罚站、打耳光、不让进教室等等。
有的学校为了显示自己所谓的高升学率,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进行“分流”、不让他们以本校的名义报考高一级学校,彻底剥夺了他们升入重点学校、考大学的资格。
这些老师和家长的理由是“玉不琢,不成器”。然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尊严,需要得到全社会其中首先是老师、家长的尊重。
老师们通常认为:“我这样做是为了他们好”。然而,对一个人好,首先需要做的是维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给他以快乐。因为,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通向成功的必备通行证。
而现在,老师动不动就剥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老师及整个社会也别想从他那里得到尊重。因为无论是谁,只要是人,他就希望有尊严地活着。如果连尊严都没有了,这种人生就是屈辱的人生,就不会有责任感。
好老师必定懂得维护学生自尊
从某种意义上说,懂得尊重学生并且教会学生自尊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别人,从而确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实在比罚抄几遍生字要重要得多。
某小学有这样一位十分调皮的“差生”,人称“小霸王”。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老师走进教室自我介绍说:“我是你们的新班主任,我叫杨萍……”没等她说完,小霸王就忍不住插了一句“是不是花瓶的瓶?”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的脸也一下子红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奇怪的是,杨老师并没有批评小霸王,而是自顾自翻开教案讲课。下课后杨老师走到小霸王身边对他说:“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小霸王心想,大不了又是批评一顿完事。可是,杨老师压根儿并没有批评小霸王,而是询问了他学习累不累、对老师有什么意见等话题,最后主动诚恳地提出要帮他补课。小霸王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尊重。
在杨老师的帮助下,小霸王学习进步很快,期中考试总分名列全班第五。两人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