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据报道,某县糖厂由于资金紧缺无法开榨,为了保住财税大户,县里果断决定:先从教育经费中列支300万元。
糖厂如期开榨了,可造成的后果却是全县教师工资拖欠达半年之久!
【扪心自问】
教师工资为什么发不出来,答案不是很清楚吗?因为具体利益的驱动,教育经费被当作“唐僧肉”,动不动就“咬上一口”。这样的做法非常危险,后果也非常严重。
拖欠教师工资是一个社会顽症,拖欠工资的一般都是乡镇人民政府。在《教师法》颁布前,我国就有少数省份拖欠教师工资;1994年《教师法》颁布实施后,仍然没有有效遏制这种现象,有些地区反而愈演愈烈。
教育经费被当作“赌资”
就好像本案例中一样,如果赌输了(糖厂经营不善无法产生效益,或者干脆倒闭了)义务教育还要不要办下去呢?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是很现实的。
在我国,各级教育经费都捉襟见肘,其中绝大部分是老师的口粮和命脉。教育经费被挪用,无疑是“师”口夺粮。可以想见,在这样的地区,老师连基本工资以及基本的教育经费都难以保证,教师队伍就更谈不上稳定了,振兴教育也必将是一句空话。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经费使用监管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革和完善,赋予刚性使命。
学校因欠费被“抵押”
2001年9月,山西省保德县某希望小学,因为拖欠建造学校的工程队的欠款已达两年之久,被工程队第4次封了校门。一连20多天,学生无法进课堂上课,400多名学生最后只剩下了39名。与往常一样,最后也是由县公安部门出面才强行打开的校门。
建造该希望小学所需的希望工程捐助款早已如数到位,可是村里的配套资金却迟迟拿不出来,所以,新建成的希望小学只好被迫“抵押”给工程队,虽然根据法律规定,公益事业是不能抵押的。在施工队通过各种途径无法要回余款的时候,学校被当作要挟物屡次被锁。
听起来不可思议。为什么在缺额20多万元的时候能如期开工呢?村民们反映说,主要原因在于,当地不顾实际情况给希望小学建了附属工程,导致预算超过过多,这里面有腐败行为。
多年未涨工资导致集体罢课
2000年10月,安徽省怀远县某乡的在职教师和离退休教师,向《人民日报》写信反映教师工资遭拖欠和扣发问题,在同行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据悉,至此这些老师的工资已经被拖欠了5个多月,得到的都是“拖欠的工资在3年内逐步消化”的回音。而老师们认为,这完全是敷衍搪塞。因为即使是夏季农民足额完成征购任务、乡财政旺收之时,所发工资也没有消化一个月的拖欠,怎么能够令人相信将来什么时候会“消化”呢?
在大兴安岭,1997年的一场大火震惊了全世界。2001年10月末,大兴安岭地区所属的漠河县、塔河县3000多名老师,由于多年来一直没有涨工资而连续多天自发集体罢课。
这一把“火”烧着了千家万户人的心,也烧着了大兴安岭的下一代。
“上收到县”的工资管理体制步履维艰
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要求,各地已经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管理上收到县。在实施这项政策过程中,还有一些改革难点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财政收入的组织,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财政收入的缴库办法存在问题。乡镇自有财力和可用资金大大减少,必然会影响到乡镇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
二是财政负担仍然要减轻。在自有财力缺乏的情况下,每当师范院校毕业生参加工作、民办教师转正、国家出台政策性调整等硬性支出时,县级财政负担就不堪重负。
三是部分边远地区村级小学教师亟待充实。在工资没有统管时,当地政府还有能力为严重缺编的学校借聘老师,统管以后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样会影响义务教育的发展。
四是工资银行代发的通存通兑不够畅通。由于农村地区的银行及其营业网点电讯联系落后,导致工资发放卡往往只能在本乡(镇)范围内的营业网点中办理存取业务。
五是阶段性工资拖欠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农业县,财政收入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旦遭遇自然灾害,阶段性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形就会不期而遇。
解决工资拖欠的关键在哪里
唯一的出路在于,只有明确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才能彻底解决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保障他们无后顾之忧的工作环境,更好地教书育人(关于这一点,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