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2002年初,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通过对该市几十所中小学40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几十名老师的深度访谈,形成了《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与对策》调查报告。这次调查的主题是“我喜欢的/不喜欢的老师的行为。”
报告表明,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的行为有: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正是这些行为给学生心理造成了伤害,即师源性心理伤害。
【扪心自问】
毫无疑问,师源性心理伤害是老师向学生转嫁心理压力的类型之一。
师源性心理伤害形成的原因
教学工作是一种具有创造性、长期性、紧张性的精神劳动,师源性心理伤害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师工作的特殊性,二是社会变革给老师带来的心理压力。
老师工作的特殊性,表现在教学活动往往具有个体劳动性质,需要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从而引发一些不恰当的教育行为。
社会变革带来的心理压力,主要是由老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造成的。尤其是社会转型、岗位激烈竞争、升学率考核、学生管理难度提高、经济收入不高、家庭负担不轻,都会造成心态不平。
师源性心理伤害必然侵犯学生权益
师源性心理伤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排除,就会对老师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从而转化为教学质量不高,并同时从多方面侵犯学生权益。
例如,在圣洁的校园里,近年来屡屡发生诸如此类令人难以置信的事:罚学生吃“苍蝇”者有之,强迫学生互相打耳光者有之,在学生脸上刺字者有之,用火钳烫学生屁股者有之,把幼儿的手指剪断者有之……
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过失,前来受教育的学生就要被教育者贯以如此恶劣而残暴的惩罚,这哪里还是学校,分明是“法西斯”!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教师队伍中过高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虽然不能说这些老师都有心理障碍,更不能说都有心理变态,但无法否认心理障碍是一大主要因素。
好老师应该是“导游”
就在老师把师源性心理伤害转嫁给学生的时候,许多老师不是不以为然,就是毫无察觉,少数老师甚至还为此洋洋得意——他们以学生怕他(她)为荣、以他(她)能把学生镇住为能!
显而易见,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在法律关系上,他们与老师一样是平等自由的活生生的人。
有人认为,好老师应该是“导游”,而学生就是“游客”,学校则好像一家“旅行社”——导游要善于把游客引到事先设定的环境中去尽兴游览,而游客则应当在导游的引导下自由欣赏。只有在这种轻松惬意的氛围中,游客才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风光旖旎,从而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增长见识。
而现实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学校不是“旅行社”,而是“监狱”——在天津市某重点实验学校,那里的学生背后称老师为“监狱长,”而老师也在背后把学生比作“囚犯。”该校老师介绍“经验”说:“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一开始就要把他们吓唬住,否则让他们登鼻子上脸,那有多么可怕呀!”
老师和学生双方自觉不自觉地处于这样一种“冷战状态”,可想而知,有多么累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