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在不少地区,实施教师继续教育还没有把民办中小学教师纳入体系之内,致使他们接受不到应有的培训。
有人戏言道:“教育局是公办学校的教育局,我们民办学校是‘局’外人。”
【扪心自问】
确实,民办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问题在许多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被“忽略”了,这对提高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产生不利影响。
不过话又说回来,把民办中小学教师得不到正常培训的责任全部怪罪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多少有些冤枉,因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构成
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构成,主要有以下3个部分:
一是从公办学校退休后,被聘用到民办学校任教的教师。这部分教师数量最多。由于他们具有相对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其中不乏名师,所以特别受到民办中小学的青睐。
二是刚从师范院校或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这些教师文凭起点高,容易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尤其是其中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来之能战”,能够解决一时教学之需。
三是从其他中小学校调入的现任教师。这些教师或者不满足于原有教学环境,或者为民办中小学所提供的教师待遇所吸引,是民办学校从教师队伍流动中得到的宝贵财富。
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特点
相对于上述3个队伍构成部分,一般来说:
从公办学校退休后被民办中小学聘用的老教师,虽然教学教育经验相对丰富,可是无论是教育教学方法还是教育观念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亟待观念更新和知识更新。
从师范院校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同样迫切需要进行“充电。”这部分老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办中小学中比例很低。他们接受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尽快成长、成熟起来。
从非师范院校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更需要接受培训,尤其是要弥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培训,其中会有一部分人并不适合做老师,应当予以淘汰。
民办中小学教师目前是如何进行培训的
总的来说,他们的培训具有自发性、缺乏强制性。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有关部门没有重视这项工作。就像本案例中一些民办中小学教师所说的那样,教育主管部门往往把公办学校当作自己的“嫡系”,而对民办中小学不闻不问;
二是客观上存在着民办中小学教师流动性大、岗位不稳定。许多民办学校本身也不重视或者说不愿意让教师进行培训,害怕他们在经过培训后翅膀长硬了会远走高飞。
有鉴于此,民办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问题,通常都由学校自行组织。
民办中小学教师培训急需纳入强制轨道
从中可以看出,要让这项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就必须把它纳入强制轨道。这项工作主要应当依靠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强行推动,否则难以得到保证。
民办中小学校的学生实行的同样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如果他们的教师得不到正常的继续教育培训,那么,不但对这些教师不公平,而且对这些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它势必会破坏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并且损害民办中小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