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证上岗优化队伍结构(1 / 1)

【镜头回放】

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我国以立法形式颁布了教师资格制度,打破师范院校毕业进入教师队伍的垄断,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实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从此,无论何种行业的人都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书,持有资格证书就可以受聘于各中小学校。

同时,改革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机制,毕业生逐步从计划分配过渡到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实行这项制度的结果是,更多的优秀人才走上了讲台,而不适合于做老师的,学校也不再强行挽留。

【扪心自问】

这一制度的出台,既是时代要求,也是学生福音,对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生的成才都有莫大好处。跨入新世纪,教育部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可想而知,推行这项制度的紧迫感和时代感。

现行师资培养体制弊端丛生

1999年,教育部师范司曾经主持召开了一次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研讨会,全国20多所高等师范院校参加了会议。

会上,列出了目前高等师范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主要是:知识经济已经初见端倪,可是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还不能适应培养新型高质量师资的客观要求;毕业生一般被认为“进入老师角色快,发展后劲不足”,社会上出现了对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信任危机”;高等师范基础学科总体上不如综合大学,教育学科质量不高,改革滞后;高等师范的改革发展滞后于基础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

以上问题说明,我国以独立建制的师范院校培养中小学师资力量的体制已经弊端丛生,路子越走越窄。

从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发展经验看,这种定向型、封闭式培养中小学师资力量的做法早就应该淘汰,而取而代之以非定向型、开放式的培养方式,即由综合性大学、其他大学与师范院校共同培养老师。

中国逐步取消师范院校,包括撤销建制、并入综合性大学,已是大势所趋。

除了师范院校毕业生以外,“穷国办大教育”决定了还有许多教师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他们自身的低素质,决定了他们的学生很难提高学识水平。

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一个地区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教育发展的落后状况也就很难改观。

有岗位竞争才有队伍优化

持证上岗制度的实行,表明教师职业开始出现竞争。竞争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重树教师队伍形象、提高教师待遇的重要前提,也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的重要条件。

当然,随之而来带给老师的还有生存压力。面对压力,要想自己不被淘汰,就必须把这种压力化作自觉学习的动力。

持证上岗在教师队伍中引入社会竞争的同时,也让教师“走向社会”打开了方便之门——长期以来,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很多职位的公开招聘招考都不允许教师参加。教育行业成了拒绝人才流动的围城。

教师资格制度最早发轫于1782年的美国弗蒙特州。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从此,教师资格制度便成为世界潮流。我国从1993年在《教师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以来,教师在工作态度、教学水平、继续教育方面都有不少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