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标准有哪些特点(1 / 1)

【镜头回放】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熟练掌握国家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及其特点,对老师进行正常而有效的教学工作很有帮助。

【扪心自问】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颁布的课程标准体例、结构、表述、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各学科课程标准在这方面就显得大同小异。

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及特点

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国家课程标准,其框架结构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目标、实施建议几个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对课程的性质、价值、功能作出定性描述,阐述各学科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作出详细说明。

课程目标主要明确各门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共同的以及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以及学段(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初中年级)目标。在课程标准中,新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主要是按照学习领域、主题、目标要素,以学生为出发点,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当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而不是过去那种检验老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者达到某一目标。尤其是对学习结果的描述,不再简单地仅仅用“了解”等词语,而是用“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操作性较强的动词来进一步刻画“了解”的具体含义,更便于老师在教学和评价过程中准确把握这一标准。

目标部分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进行描述。前者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描述,后者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描述。描述的基本要求是为了便于理解、操作和行为评估。

实施建议部分包括课程实施的各环节,主要是教与学、教材编写、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建议。

主要科目的课程标准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的创新之处在于,克服了过去课程中过分窄、深、旧的知识,使数学教育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

外语课程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包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语言能力、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五个方面的要求,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并且允许某些地区因条件和需要的不同作出适当调整。

物理课程标准增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知识面拓展了,实践活动增多了,繁难计算减少了。尤其是增加了“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接触当代科技与社会的最新发展。

化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打破了按照化学科学体系组织教学的传统,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社会生活实践、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发展,有选择地学习最基础、学生自身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

体育课程标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按照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构建了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到体育与健康的乐趣,这是最明显的特点。

美术课程标准从培养学生的素质要求出发,打破了美术课就是图画课的旧概念。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对传统的美术教学进行了突破和超越。

音乐课程标准突出了审美教育,通过音乐熏陶提高学生情趣,而不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种技能教育。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领悟理解能力,为学生今后一生爱好音乐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