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列宁,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是什么?列宁回答说:把属于人民的东西还给人民。据此是否可以这样说: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作用就是把属于学生的东西还给学生?!
改革,就意味着原有的一套与时代要求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课程改革也是如此。
那么,现行的1992年确定的中小学课程都有哪些弊病需要改革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前主任白月桥认为,总的看是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科目过多、周课时总量安排过满、学科之间的比例分配不合理;教材的学科体系和内容陈旧,与现代科学水平之间差距较大,过于强调系统和经典知识的传授;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统一,缺乏弹性和灵活性;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中小学教材知识点最多,课程设置科目最多,要求学生记忆的容量太多。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建国初期从前苏联引进的课程积弊至今,再加上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时间较晚,从而造成课程教材不成熟。即使是2000年初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对教材做了修订和调整,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新一轮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老师应当很好地适应这种改革需要,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本篇主要讨论课程改革对学生成才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