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的六条优质标准(1 / 1)

【镜头回放】

针对目前一些公开课反复试讲的现实,国家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生活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历程,老师应当具有学生意识、儿童意识。儿童的成长不可重复,上过的课再上一遍,对儿童极不尊重,对其成长带来的负面作用极大。

【扪心自问】

公开课反复试讲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评优,能否列入名副其实的“优质”课,这是授课老师关心的焦点。所以,本篇开头首先来探讨一下公开课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标准才名副其实,才不误人子弟。

因为,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如果不就“课”论“课”,而只看是否符合听课老师的胃口,未免有些本末倒置。虽然一节课并不能代表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但多少可以从中折射出他对教学理念、教材、学生的把握。

严格地讲,公开课是否优质并没有确切“标准”,以下一些只是它们的大体共性:

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好“点、线、面”三者关系。

“点”当然是指知识点,“线”则是指由知识点串连而成的主线,“面”是指由这样的主线织成的知识网络。把握好了这三者关系,就能做到目标明确、基础扎实、收到实效,同时能够满足学生应考需要(这一点在现阶段不容回避)。

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好“教、学、会”三者关系。

“教”就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学”就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学会组织教学;“会”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听得懂,这是一个永不过时的标准。

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好“量、质、效”三者关系。

“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适量的知识积累,题海战术固然不行,可是没有一定的训练量也不行;“质”是指重点应放在教学质量上;“效”当然是指应当让学生收到实际效果。学生在学完一节课后,应当能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性。

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好“记、悟、用”三者关系。

“记”是指要尽可能采用换方法、换条件、验证结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悟”就是要在帮助学生记忆的同时帮助他们加深理解;“用”就是要师生互动,让知识活学活用,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髓,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好“知、能、法”三者关系。

“知”是指老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思维、新方法;“能”就是着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上;“法”就是要教给他们掌握这种新知识、新技术的新方法,最好是独到的视角和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好“灵、进、魅”三者关系。

“灵”是指任何一种教学活动本身都是师生之间的生命交流和沟通,应当能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进”是指应当有助于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魅”是指能够展示教学艺术魅力,让学生陶醉在一种美的享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