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某校为了不让淘气学生影响课堂纪律,专门在教室前方设置了若干个特殊座位,把这些学生“晾”在那里。这种座位通常被称作“红椅子。”
学生说:“那位置是给捣蛋鬼专门设置的。”
老师说:“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学生而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
【扪心自问】
显而易见,这种做法是对“差生”的一种歧视性行为。虽然它会取得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在歧视程度方面比体罚和变相体罚要“轻”得多,但是它对学生的伤害尤其是对形成健全人格方面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而属于错误教育理念支配下的教育现象。
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是教育的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条件,教育效果就值得怀疑。
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具体措施有:
尊重每一个学生
在老师的内心深处,如果能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那么他就会发现学生的长处,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可爱之处。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热爱学生,也就意味着不会用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方式来对待学生。
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要多学习一些教育理论,用科学的、现代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更符合教育规律。
应当说,完全没有接受过教育理论的老师并不多见,可是完全按照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的老师也不多见。否则,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老师体罚学生的故事了。
多多钻研教育案例
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积累、学习、研究教育案例。这样做的目的是,当自己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会胸有成竹地加以处理,而不至于只会采取简单、粗暴、武断的处理方式。
许多体罚学生行为的出笼,都与这些老师不善于处理类似问题有关。所以说,多多研究教育案例对教学是很有好处的。
严格限定班额
客观地说,目前许多学校班额过大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个班里有五六十名乃至八九十名学生,有的民办初中甚至超过100人。老师面对这么多学生,很容易产生浮躁情绪,在解决问题时很容易采取急于求成的方式。
相反,如果一个班级只有20多名学生,老师就一定会用更加细致、耐心的方式教育学生。
因材施教,人人成材
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对象主要是“差生”,而这些学生的所谓“差”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这与我们目前的评价方式单一有关。教育最讲求因材施教,用考试分数衡量的“差生”,如果换个角度考察就很可能十分优秀。
所以,如果老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而只是想方设法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惩罚,是不公平的。
切实关心老师的心理健康
在强大的升学压力和教学质量的竞争压力下,学生很累,老师也很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体罚学生的老师往往是“好老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老师一片“好心”、责任心强,常常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严加管束,以至于一时冲动干下傻事。
要想消除体罚现象,关键之一是从老师的心理健康方面找原因,尤其是要减轻老师的超负荷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