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体罚学生的m个理由(1 / 1)

【镜头回放】

广东省博罗县某中学初一(4)班,是该校比较调皮的一个班。暑假前的7月2日下午,该班在进行英语期末考试时教室里一片嘈杂,监考老师便点名让学生L站起来。L伸了一个懒腰后站了起来,同时发出一种怪声。

这时候监考老师说,“第一组倒数第二位同学站起来。”L也学着说:“第一组倒数第二位同学站起来。”

监考老师勃然大怒,当即冲到L的座位前一拳击在他的左眼角上,并踢了另外一位同学的屁股。

【扪心自问】

类似这样的情形,许多老师都碰到过,为此直接引发出矛盾冲突,从而恶化师生之间的关系。

仍然以这位学生L为例。他在被打后自己径直走向学校花圃旁边去哭,在路过教室门口时,又被监考老师扇了一个耳光。这一切引起了该班学生的强烈不满,30多名学生当即全部交卷罢考,离开教室。

据该校学生反映,这位老师以前就打过学生,只是没有这次出手重。

老师为什么“喜欢”体罚学生?归纳起来,不外有以下几个理由:

教育不是万能的

各种规章制度都不允许老师体罚学生,可是面对“顽固不化”的学生该怎么办?难道就只有教育、教育?

这些老师认为,教育不是万能的。所以,如果一定要老师采取“教育”方式来帮助学生、挽救学生,是不合常理的。

体罚也是一种管理手段

老师是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就一般情形而言,管理的方法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手段、伦理手段、道德手段、法律手段等。

学生没有收入,所以不能采用经济手段;又是未成年人,所以不能采用法律手段。在其他手段无效的情况下,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是一种有效方式。这种行政手段一般表现为惩罚,其外在表现就是体罚。

适当的体罚作用不能低估

如果有人认为老师愿意体罚学生,这就大错特错了。俗话说“棒不打好人”,这句话用在这里虽然不很贴切,可是并非没有一点道理。

体罚的原因很复杂,不能一概而论。恶性体罚当然令人发指,可是适当的体罚其教育作用也是同样不能低估的,只是老师在体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刺伤学生的自尊心。马卡林科给学生的一巴掌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有些学生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你不打他就不倒

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平时家里只有一两个孩子,就闹得头大。星期天让他们去上什么补习班、兴趣班,其中就有把孩子“赶”出家门、让自己清静一会的因素在内。

可想而知,面对班级里一大群五六十个甚至八九十个孩子,老师心里的烦躁就别提了。特别是有的学生自命不凡,不要说对老师不尊重,有时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管理这样的学生,老师实在是无能为力。

体罚的界线模棱两可

老师不能随意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更不能直接体罚学生,这一点道理老师们都懂。可是往往在具体过程中,有些方式模棱两可,并没有明确的体罚“标准”——什么样的方式算体罚、什么样的就不算体罚。

做错了事情应当付出代价

体罚学生的一大功能,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情应当付出代价”,这是从反面来教育学生,与正面教育起到异曲同工之效。因为仅仅有正面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否则还要法律干什么?

有一位中学生在流氓斗殴中杀了人,在派出所里交待完了以后问警察:“我可以回家了吗?”在这个中学生眼里,根本就没有付出代价的意识,也不知道失去自由会是什么滋味。根本没有人告诉他失去自由是什么滋味,因为他没有受到过惩罚。

体罚学生是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的老师普遍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以前的学生虽然不至于说一定崇拜老师,但至少是很尊敬的。

老师为什么要体罚学生?因为现实社会中,老师的价值必须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所以老师必须想尽办法“逼”学生学习。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体罚现象就无法消亡。可以说,这是老师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老师体罚学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除了以上各种各样的体罚“理由”以外,还可以找出若干条理由,但通常是上面各条的变异和延伸。如果不能正本清源,消除以上错误认识,体罚学生的现象还会继续长期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