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素:精心,精当,精简(1 / 1)

【镜头回放】

某市有2所初中,因为中考成绩突出而全省闻名,成为“素质教育”的典型。可是这2所学校的学生升入省重点中学高一后,却令人不敢恭维。

在该重点中学高一年级全部407名学生中,来自上述一所学校的学生平均成绩下跌250名左右,上述另一所学校的学生平均成绩也要下跌100名左右。

【扪心自问】

该重点高中的老师们心照不宣:这两所学校名声在外的原因是“素质教育”,可实际上内在原因是他们敢于并善于对学生“增压加压”——有朝一日换了环境打开了“减压阀”,问题就暴露无遗。

高中老师向他们打听:“中考是怎么考的?”他们的回答倒也简单明了:“做题目做的呗!”

减轻学生负担,实质上是在没有改变学习环境(学校)的情况下打开“减压阀”。“减压”以后学生的素质(当然指综合素质,但给人看到的首先是学习成绩)如果不降反升,这才是素质教育,这才是真本事!

概括地说,老师的“真本事”体现在“三精”上:

精心备课,这是减负的前提

备课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老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事先策划。所以,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其前提条件就是老师要精心备课,以保证课堂教学有更高效率。否则,“减肥”减掉的不是“浮油”而是“精肉”,学习效果不降才怪。

精心备课时,要求老师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因为老师仅仅钻研大纲、通读教材,熟练掌握本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体系还不够,还要对学生原有知识、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知识技能的质量有一个具体了解。这样才能因势利导进行教学,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

精当教学,这是减负的关键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的精当教学十分重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是一句空话。如果一定要“减”,那么减掉的只能是学生的成绩。

精当教学要求老师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把调动、启发学生思维的行为当作一条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始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以免部分学生由于上课没有听懂而萌发“堤内损失堤外补”的可能。除此以外,上课时还应当留有适当时间供学生自行安排。

精简作业,这是减负的保证

减轻学生负担的外在表现就是精简作业。之所以称作“精简”而不是“全免”,是指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决定作业量多少,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压缩作业量。否则,这样的减轻负担就成了为减轻而减轻,既不科学,也不会取得应有效果。

精简作业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首先要考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掌握程度,确定要不要布置作业?布置多少?什么样的作业?其次,作业形式是书面作业,还是口头作业?是观察、思考、讨论的,还是动手实践的?是知识记忆、运用,还是能力培养、训练?最后,作业可以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以使每个学生既“吃得饱”,也“吃得好。”这样的作业才“精”而又“简”。

一般来说,只要做到了上述三“精”,就可以保证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不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特别是不会出现减负以后教育质量大面积滑坡、进而重新回到增加学生负担的老路上去这样一种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