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广东省深圳市统计信息局调查中心一份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卷调查显示:减负以后中小学生因为自由活动时间的显著增加而感到比过去更加快乐,可是他们的家长却对此深感忧虑。他们迫切要求教育部门拿出可行方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负。
【扪心自问】
应该说,这是普天下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一个难点所在。这次随机抽样调查的对象是,该市10所学校的小学5年级以上、初中3年级以下的252名学生及其家长。
减负以后的学生有哪些共同心愿
调查表明,学生的书包减轻后,集中暴露了能力方面的参差不齐。只有48%的学生表示能全部掌握老师讲授的知识并独立完成作业;16.7%的学生只能掌握80%的授课内容,独立完成作业有一定困难;8.7%的学生需要老师、家长或同学的帮助,才能掌握老师讲授的知识。
下面我们来看看减负以后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家长分别有哪些共同要求:
对学校的要求
课余时间开放所有活动场所和器材;
增设校内“第二课堂”,多举办科普活动和竞赛活动;
不能降低教学质量,不要在暗地里搞排名;
经常举办家长学校,多多举办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加的活动。
对老师的期望
把课讲得生动、有趣一些;
布置作业要均匀,周末可以多些,平时则少一些;
对成绩好坏的同学一视同仁;
勿忘严师出高徒,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
对家长的心愿
不要随意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不逼孩子学不喜欢、没兴趣的项目;
不要只关心语、数、英三科成绩,要多关心孩子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允许孩子看电视、文艺、小说、杂志,节假日让孩子痛痛快快地玩。
减负后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减轻负担后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综合素质。2002年初,丹麦Oregard Gymmasinm和Ishoj Amtsgymnasinm两校学生回访南京外国语学校,所发生的一件事就很有说服力。
在丹麦,学校多是小班化教学,上课非常自由。迟到的学生从桌子上跨到自己座位上,一点也不稀奇。丹麦学生的作业都是通过电脑完成的,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即使是最“用功”的学生,其作业量任何一个中国学生一小时就能做完。可以说,他们的学习负担并不重。
由于课程比较轻松,丹麦学生独立得很早。许多上幼儿园的孩子就自己骑着自行车或者滑板上学了,上了中小学后常常自己打工赚零用钱。在这样的环境下,素质教育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
在南京期间,一位丹麦学生跟随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外出吃烧烤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衣服被偷。当时的中国学生除了表示惋惜以外,似乎就再也想不出其他办法来了。
可是没想到,第二天这位丹麦学生自己约了一个同伴,先去银行兑换了一些人民币,然后自己打的去南京市公安局报案。由于语言不通,的士司机怎么也不知道她们要去什么地方,所以只好再把她们送回外国语学校。
丹麦学生找到学校外事办公室,说明了上述情况。她们认为,既然发生了这样的事,就有必要向警方报告,同时她们提出要警方开证明,以便她带回丹麦向保险公司索赔。
由此可见,减轻负担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我们的学生将来是否有能力在国际上参与竞争。如果不从国际范围来考察这个问题,仍然一味地对学生加压,那么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在老师和家长为孩子增加的每一个分数沾沾自喜时,其背后潜在着的是一种可怜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