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有争议的宽松教育(1 / 1)

【镜头回放】

2001年5月8日,长沙市某中学出台了以下6条新校规:

1.远道学生未参加早自习,不记迟到,也不扣班级和个人纪律分,达到“睡好一点、轻松一点、多学一点”的目的。

2.家庭作业可以采用“自助餐”方式交,部分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同学,由老师用集体方式和个别辅导方式予以补救。个别基础差的同学(含弱智)抄作业一般不算违纪。

3.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答问时保持沉默,也可以由其他同学代为回答,老师一般不强行推出标准答案。

4.学生上课偷看课外书籍(黄色书籍除外),不得没收或撕毁,应予引导,同时老师要反思自己的课堂吸引力。

5.师生矛盾对立时,老师语言或手势不得有任何明令或暗示学生离开课堂的情况出现。

6.重要考试试卷的难易程度由过去的7∶2∶1改为8∶1∶1。

【扪心自问】

与其他学校越来越严的校规相比,这样的6条校规简直可以说“离经叛道”了,一时间引起争议实属难免。

据悉,这是一所普通的区属中学,共有老师67人、学生680名。学生来源主要是困难家庭、离异家庭、外来打工人员家庭、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虽然每年都有一些好学生通过电脑派位来到该校,可是往往只要有点门路或者家庭经济条件好一些,就会想方设法转到其他学校读书。

薄弱学校不应该“赶鸭子上架”

在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里,怎样让生活在歧视和不平等待遇中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平等、愉悦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学校推出这6条新校规,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该校初三班主任说:“进我们学校的学生好比被筛子筛了几道,有的入学考试成绩只有几分、二十几分,有的在小学从来不做家庭作业,考取大学的是凤毛麟角。我们的目标是为普通劳动者培养后备军。这6条规定有的是老师们悄悄摸索并实行了的。”

对此,80多岁高龄的老教育工作者俞润泉先生亲自给该校校长写信:“请允许我投您一票。允许路远的学生推迟到校,是学校以安全为上、实事求是的表现,不搞标准答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对当前提倡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孙子送往该校学习。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周庆元教授也认为,应当肯定这位校长的指导思想,其中包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果他的孩子在该中学,他也会支持学校的改革。

总体来看,它体现的是务实观念

在几多赞扬声中,同样不乏反对意见。宽松教育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务实观念。

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三点:一种意见认为,不能提倡这种所谓的“宽松教育。”如果路远的学生可以迟到、路近的学生不能迟到,他们就会感到心里不平,从而引发更多的人迟到。另一种意见认为,既然基础不好的学生抄作业不算违规,那么就等于无形中划了一条界线,使学生放松自律。更典型的一种意见是,认为学校是在放松管理、老师是在卸担子,最终对学生不负责任。

这几种意见乍一听都有道理,可是它们都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有的似乎还在强词夺理:允许路远的学生迟到、路近的学生就会心理不平?可事实却是,以前路远的学生上课怕迟到,而现在允许迟到了,让他们减轻了心理压力,反而感到“不好意思”迟到了;现在虽然上课偷看课外书籍不没收了,可是与此同时也逼使老师提高了授课吸引力,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

正如长沙市幼师职业中专学校校长、湖南省优秀老师陈敦厚所说的那样:“对于新6条不能断章取义地看,要从整体来看,它体现了务实的观念,体现了对应试教育的叛逆。新6条不仅适合薄弱学校,对于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这样的名牌重点学校更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