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学生分数排名(1 / 1)

【镜头回放】

2001年11月10日,新疆石河子某中学公布了期中考试名次排列,其中初三(4)班的4名女生排列在全年级最后。

11月20日下午,该校召开家长会,当天晚上这4名花季少女按照事先相约喝老鼠药自杀。其中2人当场死亡,1人重度昏迷成了植物人,1人抢救脱险后休学在家。

【扪心自问】

一位家长得知这个悲剧后,半天都没有缓过神来。她说:“我们都是做母亲的,都有同样的感受。现在有的学校已经被分数弄得一点爱心都没有了,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是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而是动不动就拿成绩来羞辱学生。”

怎样的排名不会打击学生自尊心

根据考试分数高低为学生排名,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管理学生的一种主要“手段。”这些学校为什么热衷于为学生排名呢?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不是曾经提出,不许按照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了吗?

的确如此。准确理解李岚清副总理的讲话,实际上是不要给所有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排名,而不是一概拒绝对好学生进行表彰奖励,目的在于避免打击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那么怎样的排名不会打击学生自尊心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体育比赛颁奖的操作手法。

各项体育比赛不管有多少名运动员(例如100名)参加,最终结果都是设立金牌、银牌、铜牌等奖牌,公布前3位的比赛成绩,而不是把第1名至第100名的比赛成绩通通公布于众。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也有一个保护运动员自尊心的因素在内。

参照这种排名方式,可以说,完全可以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排名,以表彰他们的学习成绩、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要不对落后学生排名,就不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心。

因为,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不是不要学习成绩。不管是什么学校、什么阶段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总是光荣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对学习好的学生进行排名、张榜表扬呢?

怎样的排名有利于保护学生积极性

科学的教育应当是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主要方式通常有: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尽量不公开批评、不个别批评,多进行说服教育;对学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多加鼓励;对表现尤其突出的学生,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

有利于保护学生积极性的排名方式,通常以每个班级3~5名为好,每个年级10~20名为好。表彰奖励学有特长、个性突出发展的学生,并不会打击那些不优秀的学生。两者是不矛盾的。如果学校教育真到了对学生批评不得、又表扬不得的地步,这样的教育是无比悲哀的。

在现代竞争社会中,学生应当学会竞争,当然这是指正面的竞争,而不是在吃喝玩乐上盲目攀比。不管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今后总要走向社会,迎接社会挑战。只有从小学会竞争、在竞争中学习,才会进步得快。

运动员在跑步比赛时什么时候跑得最快?一般人想当然以为是在最后冲刺时,其实不然。科学研究表明,是在旁边有其他运动员与他比肩时速度最快!

以我国5大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为例,其中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奖金为500万元。该奖项2002年度的获奖者只有金怡濂院士1人,在此以前的获奖者也只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4位院士,这种表彰同样不会打击科研成绩不突出的科学家的积极性。

排名表彰的范围不能过于狭窄

“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在对学生进行排名表彰时,应当广义地理解“学习好”,即不仅仅是文化课成绩好,还包括其他各方面。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学生只可能在某些方面、而不是所有方面有特长。广义的“学习好”不仅仅体现在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好,还包括其他各方面,例如体育、音乐、艺术、兴趣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方面。

遗憾的是,现在的学校并没有按照以上原则给学生进行排名。要么完全取消公开排名,要么就是从高到低全部排名,这样既严重打击了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先进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学生成才方面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