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根据教委统一安排,某市初一年级的劳动技术课,多年来一直让小男生和小女生一样拿起绣花针描龙绣凤。
家长为了给孩子买花撑子和绣花线,几乎跑遍了全市大大小小的商店。家长们对此普遍持反对意见,认为这对男孩子将来用处不大,建议学校安排其他课程。
可是学校却把这当作素质教育的好教材,不但期末要进行考试,成绩存入档案,而且还广为宣传。
【扪心自问】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素质教育的根本,所以,不难发现这样的别出心裁根本和素质教育无关。因为它无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充其量只是一门技术罢了。
素质教育一旦走样就会令人啼笑皆非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描龙绣凤是偏于女性化的一项活动,对于那些好动、粗心、注意力差、自制能力差的男生来说,在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自制力方面有一定作用。不过如果让男生学习其他手工制作,当更科学。
人人都知道素质教育好、应试教育不好,可是殊不知,素质教育一旦走了样,就会令人啼笑皆非。
2001年10月16日,西安市西关某小学组织全校6个年级的800多名学生,占用两节课时间,在学校操场上观看杂技表演,每人收费5元。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生活,进行素质教育,向高年级学生提供作文素材。”
与这种上课观看杂技节目冠以素质教育相比,更多的花样百出在于学校挖空心思举行所谓的“素质教育测试。”其测试的内容,说穿了就是一些偏题、怪题。即使一些“与实际生活更为贴切的题”,也让学生和老师累得够呛。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实施素质教育确有难度
素质教育无疑是重要的,可是要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相当难度。
例如,在当前的考试体制下,考核的目标是学生的考分,而这与素质教育的衡量标准显然是不同的。如果老师给学生减轻负担,学生的成绩就上不去(全国曾经出现过多起由于老师倡导素质教育、给学生减轻负担、导致学生成绩上不去而向学生和家长赔礼道歉的事,就是很好的证明);如果老师给学生增加负担,学生只知道拼命从事“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
在天津市某中学,平时学生基本没有家庭作业,可是高考成绩仍然遥遥领先。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老师找到了一种适合于目前应试教育体制的教学方法,事半功倍。
在天津市和平路,著名的百货大楼对面有一家“素质教育书店”,这里的一冷一热就很能说明问题。
书店刚开业时,这里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科普影片、研究科普知识,可是很快这些活动都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乎占据整个二楼的教育参考书大卖场。谁都知道,相对于科普电影来说,这些教育参考书更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这就是针对应试教育体制的有效“捷径”。如果不改变这种教育体制,光是嚷嚷素质教育,根本无济于事。而你还不能只指责这些购买教学参考书的学生和家长,怪只怪教育体制没有改变。
关键还在于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问题
学校为什么青睐应试教育,而把素质教育仅仅只是挂在嘴上?最主要的还是涉及如何对学生的评价问题。
都说老师是园丁,几乎没有哪一个园丁不愿意把花种好、想方设法延长花期。可是如果买花人只看花朵当时是否鲜艳、而不考虑园丁在其中付出的劳动(事实正是如此),那么,园丁就只能急功近利,而不愿意在其中付出“无用功”。
同样的道理,在把考试分数作为“花朵”是否鲜艳的评价标志时,什么办法可以走捷径,什么办法就愿意被园丁们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