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窝蜂抢买热门产业的热门股,低迷、停滞产业中的好公司,通常是宝。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彼得·林奇非常乐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在低迷行业中寻找经营出色的上市公司。他的观点是,如果一个行业太热门了,竞争者就会非常多,竞争就会非常激烈,到最后谁也赚不到钱。相反,低迷行业的成长速度虽然缓慢,但随着经营不善者一个个淘汰出局,剩下来的强者地盘就会越来越大,最终趋于垄断。
1992年,美国的家电零售行业非常低迷。彼得·林奇打电话请教一位证券分析师,向他了解哪家家电公司经营得不错。分析师向他推荐了阳光电器公司。
彼得·林奇一听完情况介绍,马上就把电话打到了阳光电器公司总部,想进一步了解第一手材料。
没想到,公司总裁的电话立刻被接通了。彼得·林奇非常高兴,直觉告诉他这家公司没什么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所以办事效率高,这种情况在上市公司中并不多见。
彼得·林奇了解到,这家公司是美国俄亥俄州中部唯一的一家大型折扣家电零售企业,主要销售各类家用电器和小家电,仅仅在哥伦布市就有7家分店。而彼得·林奇知道,哥伦布市从1950年到1990年间人口一直在不断增加。在它周围500英里范围内,集中了美国一半的人口,家用电器销售的潜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当时的该公司正在开展一个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计划在1991年新开7家分店、1992年新开5家分店,一共要开22分店。再看一看它的财务报告,负债还不到1000万美元。如果按照股价18美元计算,市盈率还只有15倍,而公司的年收益增长率却高达25%~30%。
再看看当时的整个经济环境呢,由于房地产市场非常萧条,家用电器的销售形势非常不好,它的几家竞争对手都在苦苦挣扎,面临倒闭危险。
彼得·林奇分析认定,阳光电器公司在这样的糟糕形势下还能盈利,一旦经济形势稍微好转,它的盈利水平必将得到进一步增长。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确切地说,低迷的是行业,不是企业。也就是说,即使在最低迷的行业中,如果这家企业竞争对手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竞争对手,它的股价也照样会坚挺或东山再起。例如,专门发行活动房屋抵押贷款的绿树承兑公司,在活动房屋销售量一年年走低、1991年初股价跌至每股8美元的背景下,谁都没想到9个月内股价会回升到36美元。因为它没有竞争对手,市场由它说了算。
彼得·林奇非常赞成投资顾问威廉·唐纳休(William Donoghue)说过的这句话:“你投资股票的上市公司总部大楼气派华丽,并不意味着里面的公司高管聪明能干,而是意味着你投资给公司的一部分钱为这座大楼付费了。”实际上,彼得·林奇每一次走访上市公司总部,也都有这个意思在内。从公司总部办公楼的节俭,可以看出这家公司一贯为人处事、低调行事。这种朴实的行政作风,能够为企业节省好多费用。某种意义上说,在低成本竞争上就多有了一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