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最佳的赚钱途径,就是投资一家已获利数年,并绝对会一直成长下去的小型成长公司。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彼得·林奇认为,买股票一定要弄清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而要全面、深入研究一家上市公司,其实一点都不难。
这就像一步步弄清一个故事情节一样,最多只要几小时就行了。虽然有些投资者可能根本不做前期分析,也在股票市场上赚到了钱,可是彼得·林奇认为,这种做法冒的风险太大,就像不看牌就打牌一样危险。
在有些人看来,股票分析非常神秘而又高深莫测,尤其是很多散户投资者对此敬而远之,或者不屑一顾。他们在日常购物时斤斤计较、东抠西算,可是却会在仅仅一念之间,就把一生积蓄全部投在一只压根儿没有仔细研究过的股票上。
他举例说,就像他的朋友汉德图斯(化名)。这对夫妻自以为是十分精明的消费者,即使买一个枕头套,也会仔细阅读上面的商品标签;为了买到一块最价廉物美的肥皂,他们会一遍遍地比较肥皂盒上标明的重量和价格……可就是这样辛辛苦苦节省下来的钱,扔在股市上马上就没了踪影,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他们坐在马桶上,宁愿花很长时间去研究各种流行品牌的卫生纸的厚度和吸水性,也不愿意动脑筋琢磨一下生产这家卫生纸的上市公司的年报。
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要研究股票,更要懂得怎样研究。在这里,关键是掌握两点:
一是该产品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有多大
产品对净利润的影响越大,越要加以关注。如果影响微乎其微,那就不能一叶障目,否则很可能会影响你的判断、导致错误决策。
例如,帮宝适牌纸尿裤非常受市场欢迎,婴儿的所有亲戚朋友都会注意到这一点。这是宝洁公司的一个产品。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你马上要去买宝洁公司的股票呢?如果你用5分钟时间研究一下会发现,它对宝洁公司利润增长影响很小,因而没必要因为帮宝适纸尿裤的畅销就投资于这只股票。
二是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
彼得·林奇发现,抛开具体产品不谈,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股票涨幅就越小。如果你购买了可口可乐公司这样的巨型公司股票,股价6年内上涨3倍是可能的,可是如果想在短短两年内就大赚一笔则不可能。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市值规模动辄高达数十亿美元,它的盈利不可能快速增长,所以也就不会带动其股价在短时间内就上涨10倍。
以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出色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它的股票总市值达390亿美元,每年的盈利额超过30亿美元。除非它把全世界都收购下来,否则真的没什么办法能让它的业务快速增长。
当然也有例外。如果这样的大公司遭遇一连串不幸,使得它陷入绝望的困境之中,后来又有朝一日从中恢复过来,这时候它的股价就会出现一个很大涨幅。
最典型的是伯林顿北方公司,它在不景气时股价从12美元跌到6美元,后来元气恢复后股价一口气上涨到70美元。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俗话说:“算小不算大。”许多散户投资者在日常消费中很精明,买一把青菜也要横算竖算,可是购买股票时看都不看相关资料,缺乏基本研究就一掷千金、万金,很容易酿成“一江春水向东流”。彼得·林奇认为,这是一种常见的“投资综合症”,不过,这种病得病容易、治愈也很容易——只要在购买股票时,和平时选购日用品一样去用心研究就可以了;对于已经购买了的股票,也要经常进行基本面分析,因为这些股票的走势不可能与你的预期完全相同。
研究股票主要是研究它的利润增长规模和速度,而这是和上市公司的规模密切相关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小,回报就可能越好。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同样的钢铁行业复苏中,购买规模较小的钢铁企业Nucor公司的股票,回报要比购买美国钢铁公司(USX)的股票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