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风险看你怎么看(1 / 1)

避开那些热门行业的热门股。冷门行业和没有增长的行业中的卓越公司股票往往会成为最赚钱的大牛股。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股票投资肯定是有风险的,但风险究竟有多大,每个投资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了解实际,才能得到真知。

美国密歇根州消费者电力公司后来改名为CMS能源公司(CMS Energy)。由于他们设计并建造了一个昂贵的核电站,最后被监管当局撤消了核电站项目,从而造成40亿美元资产的巨额损失。

遭此打击,美国华尔街投资者纷纷预测:该公司离破产不远了。事实上,该股股价本来一直在20多美元徘徊,并且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股价猛跌到4.5美元,并在1984年10月取消了分红。

20世纪80年代末,CMS能源公司绝处逢生,成功地把这座已经废弃的核电站改造成天然气电厂。这一转型是在它的最大顾客陶氏化学公司帮助下实现的,虽然代价昂贵,但是与白白浪费40亿美元相比要小多了。

天然气电厂于1990年3月开始运行,发电成本略低于预算。这一运作,使得该股价格一路反弹,一直上升到36美元,5年中上涨了9倍。

但随后密歇根州公共服务监督委员会关于公共事业收费的两个决定,对CMS能源公司的业绩有影响,从而导致该股票价格下跌到17美元左右。

正是在这个时候,彼得·林奇注意到了这只股票。

彼得·林奇从分析师那里了解到,这只股票价格下跌一半,其实只是由于政策因素引起的,并不表明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改变。于是,1992年1月彼得·林奇把电话打到该公司新总裁那里。总裁在电话中告诉他两点新情况:

一是天然气电厂的运行成本极低

废弃的核电站改造成天然气电厂后,发电成本只有每千瓦0.06美元。而在通常情况下,新建煤电厂的发电成本是0.092美元、新建核电厂的发电成本则高达0.133美元。

二是它所在的地区密歇根州的电力需求量在不断上升

过去已经连续上升了12年,即使在目前的经济衰落中,电力需求量仍然比去年上升了1%。在附近地区,不但没有新建电厂的计划,而且一些运营多年的电厂还在纷纷关门。更不用说,即使要建造一个全新电厂,也至少需要6~12年时间。

听到这两条消息后,彼得·林奇非常兴奋。因为谁都知道,一方面电力需求量在上升,另一方面发电厂又在减少,即使重新建造也要6年以上时间。两者作用的结果必然是电力价格上升、CMS能源公司的股价上涨!

彼得·林奇打开该公司报表发现,收益与折旧相加,除以股票数量,可以计算出每股现金流为6美元。而该公司为了改造天然气电厂发行的10亿美元债券,10年以内不需偿还。这样,这笔现金流就可以派其他用场了。

经过向总裁询问,彼得·林奇得知公司准备将这些现金用于扩大天然气电厂的生产能力、改善传送线路效率,毫无疑问,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继续提高发电能力,直接提高公司收益。

另外还有,CMS能源公司最近在厄瓜多尔发现了石油。发现石油的地域,是它与另一家石油公司联合拥有的土地。如果能把这些石油顺利开采出来,1995年起每年将增加2500万美元的石油开采利润,增加每股收益0.2美元。

上述所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CMS能源公司的每股收益将会达到2~2.2美元,至少也会超过1.5美元。总之,无论如何会超过机构投资者1.3美元的普遍预期。

目前该公司的股价为18美元,远远低于账面价值,投资该股票不但可以获得丰厚回报,而且根本不会有什么风险。于是在1991年夏天,彼得·林奇郑重其事地给《巴伦》周刊推荐了该股票。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即使发言了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与华尔街上的那些投资者坐在办公室里嚷嚷不同,彼得·林奇直接和该公司总裁通话了解实情,并把自己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到的信息,向总裁进行核实,然后得出自己的正确推断。这既是彼得·林奇的一贯作风,也是了解上市公司股价走向的科学依据。投资者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对股票风险进行自我评估。如果缺少这一步,才是真正有风险的。

显而易见,CMS能源公司属于一家公用事业类股票。与其他公用事业类股票一样,这类公司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不容易轻易遭到关闭。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该公司原来的股价表现如此差劲,彼得·林奇通过种种因素分析认为,它的股价至少应该在20美元以上,这才是它的一个合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