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不涨不一定是放弃理由(1 / 1)

就我的经验,股票的本益比,“益”才是主角,“本”只是跟着跑而已。如果盈余不增加,股价自个儿是跑不远的。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股票投资需要通过各种计算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从这个角度看,投资者不必非得成为会计师,也至少要懂些会计知识。

在这方面,彼得·林奇颇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推算办法。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这股价为什么不动?什么时候会动?是向上动还是向下动?

彼得·林奇1991年推荐过一只股票:费尔普斯—道奇公司。奇怪的是,整整一年过去后,该股股价就是一动不动。于是,他在1992年1月2日又重新回顾了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历史,并且和该公司主席通了电话,以便进一步了解情况。

彼得·林奇原来就访问过这家公司,所以非常了解铜的价值。他知道,铜的储藏量比铝稀少,并且属于一种消耗性资产。现在铜矿中的铜差不多已经被开采光了,不是不断流失,就是最后被迫放弃开采。相比而言,铝的矿藏极为丰富,提炼也相对简单。

为什么要放弃开采铜矿呢?这是因为,由于环境法规的实施,美国许多地方强制关闭了冶炼厂。这表明,该公司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少。

彼得·林奇专门询问了水暖工,得知铜管价格确实正在回升。所以他判断,虽然铜在短期内的需求仍然不旺,可是离价格反弹已经不远了。

再看一看全世界,尤其是那些发展中国家,都在忙着改善它们的电话线路系统。那些国家的手机业务还没有开展起来,离手机普及就更遥远。所以,电话线路改造工程对铜的巨大需求量,预示着铜的价格不久就会得到飙升。

从近期该股票的运行规律看,非常符合周期型公司的特点。1990年该公司每股收益为6.5美元(调整后),而股价在每股23~26美元之间,市盈率非常低,只有3.5~4倍。1991年,该公司每股收益下降到3.9美元,股价也从最高时的39美元跌至26美元左右,并且稳定在这个区间。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周期型公司最关键的,是看该公司能否坚持到下一轮低迷时期的来临,这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出来。

彼得·林奇从该公司1990年最新年报上发现,公司拥有净资产16.8亿美元,总负债(短期负债+流动长期负债+长期负债-现金和短期投资)为3.18亿美元。这就是说,无论铜的价格如何变化,该公司都会远离破产边缘,这与许多实力较弱的同行相比还真的不一样。

更何况,该公司除了铜的主业以外,还有其他各种副业,关键是要对这些副业的经营情况加以了解。

他从公司首席执行官那里了解到,该公司的炭黑项目、电磁线项目、卡车轮胎项目等一切正常。尤其是峡谷资源项目,由于新发现了利润率高达72%的金矿资源,增值潜力非常大。

所有这些副业项目加起来,过去能够实现每股收益1美元,而现在可望达到2美元。

通常而言,周期型公司的市盈率在收入平稳时为8~10倍,在收入高峰时为3~4倍,如果这里取5~8倍折算,该公司副业收入所创造的收入折合每股股价就相当于10~16美元。而它新发现的黄金行业,可望实现每股收入1美元,折合每股价格5~8美元。两者合计,股价应该在15~24美元之间,请注意,这还不包括主业铜在内。

考虑到许多工业性上市公司的衰落是由资本支出引发的,彼得·林奇特地检查了该公司的资本支出情况,发现它在这方面并没有问题。1990年该公司投入2.9亿美元用于设备更新改造,这笔投资还不到现金流的一半,安全得很。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彼得·林奇认为,一只股票的价格如果一直在原地踏步不动,这并不一定是放弃它的理由;相反,还很可能是进一步买进它的理由。在本案例中,如果你进行一番如此这般的分析、研究,就会同样也得出这种结论。彼得·林奇非常喜欢进行这种粗略估算,这一方法对任何上市公司都是适合的。通过这种估算,你能清楚地计算出该公司拥有多少隐蔽型资产。

彼得·林奇从该公司财务报告中看出,公司每年铜产量为11亿磅。这就是说,只要铜的价格每磅涨价1分钱,税前利润就会增加1100万美元,平摊到该公司发行的7000万股总股本上,就相当于每股增加净收益0.1美元。照这样计算,如果铜价上涨0.5元,每股收益至少会增加5美元,这还了得?通过这种方式,投资者只要知道铜价格将来的上涨幅度,就能轻而易举地计算出该股股价的上涨幅度。从历史上看,1991年的铜价正处于低位,那么这种投资你还担心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