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又一个案例表明,即使正确预测市场走势,却选错了股票,仍然会让你亏损掉一半的投资。如果你依赖整个大盘的上升来带动你选择的股票上涨,那么你最好还是坐上大巴去亚特兰大城赌博算了……你要想依赖预测市场走势来投资赚钱,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彼得·林奇从来不十分看好周期型股票,可是在仅有几次周期型股票的买进卖出中,他基本上都能踏准节拍。
他说,投资周期型股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好股票也会变成烂股票的。尤其是有这样一个规律:当股市企稳以后,在反弹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就是周期型股票。
彼得·林奇可谓深深了解并掌握这一点,善于抓住时机买入、踏准节拍获利了结,并从中尝到甜头。
1988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每股收益高达4.66美元。市场普遍认为,按照这个趋势,1989年该公司的每股收益至少也该有4美元吧,乐观的投资机构甚至估计会达到6美元。
而彼得·林奇却不这么认为,他根据周期型股票的发展规律,认为该公司的每股收益最多只能达到3美元。而实际上呢,1989年的每股收益只有1美元多一点,1990年下降到0.3美元,1991年更是出现了亏损。
彼得·林奇对此非常失望,觉得这只股票的价格已经被高估到天上去了,于是把该股票全部抛出了结。
而与此相应地,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股价波动规律是,从20美元最高反弹到29美元;福特汽车公司的股价从每股38.25美元最高反弹到56.625美元。
事实上,股市崩盘后的一个阶段,获利最丰厚的股票应当是成长型股票,而不是周期型股票。彼得·林奇不是神仙,可是那些差劲的投资分析师比比皆是。就在该股股价不断下滑期间,华尔街上的那些机构投资者还在大力推荐买入这些股票呢。
彼得·林奇把汽车股全部抛出后,用来购买财务报表一贯稳健的成长型股票,如菲利普—莫里斯、伊士曼·柯达公司等,其中前者成为麦哲伦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
就这样,在美国股市崩盘的背景下,麦哲伦基金仍然取得了骄人的投资业绩:1988年为22.8%、1989年为34.6%。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顾名思义,周期型股票的股价波动是有“周期”的;而成长型股票的股价波动规律是一直“成长”的。掌握了这个规律,在买入卖出周期型股票时,如果能踏准周期节拍,就一定能获利、获大利;相反,如果踏不准节拍、甚至踏反了节拍,那就必输无疑,而且会输得很惨。当然,这两种类型的股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相互转化,甚至纠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对于吃不准或者无法识别周期型股票的投资者来说,最好的办法是远离它。这就是彼得·林奇一贯倡导的稳健原则:绝不买自己不了解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