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会把一种股票换成另一种股票,而不会换成现金,除非为应付预计可能发生的基金赎回而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卖掉股票换成现金,就意味着这一部分资金彻底脱离了股票市场。我的观点是要把资金永远留在股票市场里,根据基本面的变化把资金在不同股票之间进行转换。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彼得·林奇在选股、持股上,总是推陈出新、进攻进攻再进攻,这与他的许多同行总是防守、防守、再防守的投资态度截然相反。
不同的投资态度,决定着不同的投资业绩。进攻型投资在买入股票后,一旦遇到投资价值更高、赚钱机会更大的股票,就会卖掉老股票、买进新股票;而防守型投资呢,买入股票后即使业绩不理想也不愿意割肉,而是千方百计为自己寻找辩解的理由,自欺欺人。
彼得·林奇的这种换股虽然有随心所欲的成分,可是却更有调查研究的扎实基础,不完全是心血**。他最喜欢的行业,是那些非常容易了解、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业,例如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等。
有一次,他发现塔科贝尔连锁快餐公司(Taco Bell)在加利福尼亚州开了许多分店,并且正在向东部地区扩展。他马上联想到,连锁快餐行业的经营模式很容易克隆,只要在一个地方取得成功,马上就可以在另一个地方复制,而且经营非常透明,值得关注。事实上,这家快餐连锁公司在扩大经营过程中,每年的利润增长率都高达20%~30%。
彼得·林奇购买了Cracker Barrel的股票后,有一次去参加上市公司的投资研讨会。一看地图,离他住处只有几英里远的地方,就有一家Cracker Barrel的连锁餐厅,于是决定步行前往。由于正处于交通高峰期,他本来打算花很短时间随便转一转的,可是没想到走了3个多小时才遛达完。
不过,这次寻访他对Cracker Barrel的整个经营业务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于是就坚决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后来该股票价格上涨了50倍,为麦哲伦基金赚了很多钱,被彼得·林奇列为50只最重要的股票之一。
彼得·林奇在实地调查自助建材超市家得宝(Home Depot)时,对营业员们热情礼貌的态度、非常专业的服务同样留下了深刻印象。该超市商品非常丰富,可以说应有尽有,而且价格非常便宜,生意很红火。由于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股价很低,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家公司的股票。
遗憾的是,彼得·林奇对建材行业并不是十分了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还搞不清“飞利浦螺丝刀和葡萄酒开瓶器的区别”,所以无法准确判断这类公司的巨大增长潜力。
仅仅一年后,他就卖掉了这只股票,这让他后来感到终生遗憾。因为在接下来的15年里,该股票价格从0.25美元(折股后)上涨到65美元,上涨了260倍!虽然他一开始就抓住了这只大牛股,却没能一直紧紧抓住。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彼得·林奇说,进攻性投资需要经常改变投资方向,但这并不是因为投资策略发生了什么改变,而是因为在拜访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一些让他非常喜欢的好股票。由于基金规模的限制,它必须卖掉原来的股票,腾出钱来购买新股票。由于他几乎每天都会发现一些新的好股票,所以必须不断买入、卖出,十分繁忙。他开玩笑说,这让他每年起草基金年报时都要不得不费尽心思,因为他不能让投资者认为他是在“胡闹”,而是必须要讲出理由来。
彼得·林奇总结说:他的这些进攻性投资,让许多股票在他手里只持有了几个月,实在太短。这倒不是说对所有股票都要无条件长期持有,而是说对那些有投资吸引力的股票,如果不能坚决长期持有,就会后悔万分。这样的例子在他投资生涯中比比皆是。如阿尔伯逊公司股票,他抛出后价格上涨了300多倍;联邦快递公司的股票,他5美元买进的,10美元时就抛掉了,后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两年内一直涨到7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