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它做什么不如看不做什么(1 / 1)

办公室奢华的程度,和公司回馈股东的意愿成反比。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关注一家上市公司可以有许多方法。彼得·林奇认为,有时候你看它做什么,还不如看它不做什么。这就是说,关注这家上市公司和别人的不同之处,更容易触发你的思考,有助于旁观者清。

20世纪80年代,美国航空业一片哀号。美国东方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布兰尼夫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中部航空公司相继破产,其他的也在那里惨淡经营,苦苦挣扎。

可令人奇怪的是,西南航空公司却一枝独秀。不但没有倒闭,而且还活得有滋有味的,股价从1980年的2.4美元上涨到1985年的24美元。之后股价虽然盘整了5年之久,可是这与同行纷纷倒闭相比,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果不其然,1990年后,它的股价很快就又上涨了1倍。

彼得·林奇发现,西南航空公司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运营成本最低。这可以从财务年报“每个座位每英里平均运营成本”这一指标中反映出来。美国航空业的平均水平为0.07~0.09美元,而它只有0.05~0.07美元。

原来,在同行业的同质竞争中,它把自己定位于“唯一一家多班次短程廉价航空公司”:他们不开通飞往巴黎的航班,只从事短途航线;不提供精美的机上餐点,只供应花生和鸡尾酒;不大举举债购买很多很多的飞机,乘客中谁的袜子破洞最大谁就能赢得奖品;他们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高得离谱的薪酬,可是员工待遇却非常优厚,几乎听不到员工抱怨。

在西南航空公司总部,18年来一直在一套破旧、简陋得像军营一样的办公室里办公。1990年,他们决定好好奢侈一下,于是盖了一座三层高的大楼,还聘请了一位设计师负责内部装修。走进装修后的新办公楼里,首席执行官看到墙上没有了原来悬挂着的优秀员工的奖牌和公司野餐的照片,勃然大怒,不但马上解雇了设计师,而且还亲自用整整一个周末时间才又把它们重新挂在墙上。

所有这些努力,都让它成为唯一一家从1973~1991年连续盈利的航空公司,投资回报率无人能比。1978年时还只有4架飞机,很快就成为美国第八大航空公司了。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每个企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彼得·林奇从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枝独秀中看到,投资于这样的上市公司自己感到放心,因为他们把投资者的钱当作自己的钱来使,而不像有些上市公司那样,“租田当自产”,任意挥霍。所以,散户投资者购买股票时也应当像彼得·林奇那样,好好看一看上市公司的“为人”,而不仅仅是股价、市盈率高低。再怎么见钱眼开的丈母娘,在物色未来的女婿时,也总该打听一下对方的人品吧?

上市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是衡量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标志。如果企业管理者被工人骂作“资本家”、“吸血鬼”,这样的企业一定好不到哪里去。西南航空公司规定: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普通员工的提升幅度;总裁以下所有主管人员,每个月都要在机场担任一天票务员和行李搬运工……这些都是切切实实为和谐经济作出的努力。不要小看这一点,当企业遇到困难时,公司上下万众一心,就能顺利渡过难关;否则,人人幸灾乐祸、巴不得企业早点关门,这样的公司不死也会褪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