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不选股原则(1 / 1)

买股票时,要知道为何而买,光说“这只股票一定会涨”是不够的。

——彼得·林奇

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买它,“这孩子肯定能长大成人”之类的话不可靠。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作为“全球最佳选股者”,彼得·林奇的选股原则别开生面,其实,他的不选股原则也同样精彩。他为自己总结了以下“六条不选股准则”:

一是热门行业的热门股

热门股由于有众人追捧,所以股价上升很快。可是要知道,如果公司的基本面没有什么改变,爬得越快就跌得越凶。例如,美国家庭购物网络公司的股价在16个月内从3美元涨到47美元,不过很快它又跌回到3.5美元。

二是那些被吹捧成“下一个”的公司

彼得·林奇说,就他个人经验而言,某些上市公司一旦被吹捧成“下一个”IBM、麦当劳、迪士尼时,通常就表明它气数已尽,不但如此,而且它还会连累它的楷模从此进入一段困难时期。当然,它几乎从来都不可能像它的楷模那样卓越非凡。

三是“多元恶化”的公司

许多盈利非常不错的上市公司,不去回购股票或提高分红,而是热衷于“多元化”,结果造成“多元恶化”。基本上是每10年一个轮回:前10年疯狂收购、兼并其他企业;后10年大量剥离、瘦身重组。这样的股票还是不碰为好。

四是小声耳语的股票

经常有人向彼得·林奇推荐一些“稳健”型股票,可令人奇怪的是,推荐嘛就推荐啦,推荐完后对方还会压低声音,像女人说私房话一样,会继续补充几句内幕。彼得·林奇说,这种“小声耳语”的股票通常都有一个传奇故事,一旦冒险成功确实会有巨大回报,但成功的机会非常渺小,他从来不碰。

五是过于依赖大客户的公司

有些上市公司25%~50%的销售都卖给同一个客户,这表明该公司的经营十分不稳定。一旦失去这个重要客户,将会给公司造成毁灭性灾难;即使没有失去这个客户,对方也会由此要挟你产品降价或提供其他优惠,这种股票少碰为妙。

六是名字花里胡哨的公司

名字花里胡哨的上市公司确实能吸引投资者的眼光,容易一见钟情,可这对散户投资者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关注它的机构投资者多了,散户投资者就难以买到低价位的股票,而且还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建议不买。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彼得·林奇不选股的思路同样令人耳目一新。就国内股市而言,以下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追捧热门股。追捧、炒作热门股目前似乎已经成了某些散户投资者的一大法宝和癖好。确实有许多投资者从中赚到了钱,可是也应当看到,更多的人在这方面亏得厉害。热门股一旦“热”起来,股价往往就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而散户投资者在信息、时机方面都没有优势,所以容易吃亏。

二是“多元恶化”的上市公司在国内股市比比皆是,彼得·林奇给我们总结出来的“十年轮回”规律值得反思。他曾建议心理学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和人一样“享不了福而愿意自找罪受?”彼得·林奇不无讽刺地说,他想来想去,唯一的解释恐怕只能是公司管理层觉得这种收购非常刺激、令人兴奋,而回购股票和派发股息则缺乏想象力、毫无刺激可言。可是这却苦了投资者。